業應交利潤的比例,區別不同行業,分三類執行,其中第一類為菸草、石油石化、電力、電信、煤炭等具有資源型特徵的企業,上交比例為10%。不難發現,這種分類法混淆了電信等實業與煤炭等資源業的區別,雖都是壟斷,其性質完全不同,前者是可以創造價值的,而後者只是分享價值。當然,都需上交壟斷利潤,但計算方法肯定不應一樣,不能一刀切。
國有股轉持的偉大意義
1 資源企業不要太“金融”(4)
2009年6月19日,一個訊息讓中國人非常興奮,國務院決定,在境內證券市場實施國有股轉持,即股權分置改革新老劃斷後,凡在境內證券市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含國有股的股份有限公司,除國務院另有規定的,均須按首次公開發行時實際發行股份數量的10%,將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國有股轉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持有,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對轉持股份承繼原國有股東的禁售期義務。
財政部和證監會有關負責人指出,劃轉部分國有股充實社保基金是落實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和十七大報告中關於透過多種渠道籌集社保基金精神的重要措施,是未雨綢繆、積極應對未來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養老金缺口的實際行動,是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是我國證券市場的一個重要投資機構,奉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的投資理念。劃轉部分國有股充實社保基金,並對股權分置改革新老劃斷至轉持政策頒佈前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轉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持有的股份,在承繼原國有股東禁售期的基礎上延長三年禁售期,將有利於增強投資者信心,有利於我國證券市場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有一點或許更值得強調,國有股轉持充實社保基金是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又一個重要突破。這一政策主要是從充實社保基金這一戰略層面考慮的,透過將部分國有股轉由社保基金會持有,有助於社保基金透過增持的國有股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其著眼點是應對未來人口老齡化過程中出現的支付高峰,其政治經濟學意義是讓公有資產為公眾服務。
國有股轉持可能是資源領域公有制實現形式的第一次重大突破。還有一點是一般論者沒有看到的,或許還是最重要的。此次國有股轉持包括了一批石油、煤炭、礦山等領域的上市公司,這些資源類企業國有股轉持充實社保基金,實現了資源領域公有制實現形式的突破,而且可能是資源領域公有制實現形式的第一次重大突破。
第二個30年的首要話題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透過土地革命、合作化運動、對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等,逐步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並同時建立起自然資源公有制。但是,我們一直沒有很好地區分生產資料公有制和自然資源公有制,經濟學家和全體社會成員沒有樹立起資源擁有者的意識,國家在很長時間裡沒有真正擔當起自然資源管理者的責任,影響了資源的開發、使用和保護工作,也使所有制改革陷入重重誤區。
30年前,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航船。中國,從此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改革征程。改革,首先在農村突破,極大地激發了人們的創造活力,迎來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30年後,2008年十七屆三中全會,再次聚焦三農。農村改革發展意義非凡,構成整個國家改革發展的關鍵環節和戰略基礎,如同30年前一樣,它必將為整個國家新一輪改革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不同的是,第一個30年中,我們的著力點在實業,從恢復土地上的農業生產開始,我們收穫了大批的鄉鎮企業,振興了國有企業,奠定了雄厚的實業基礎,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在第一個30年中,中國人基本完成了實業領域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問題,但還遠未觸及資源領域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問題。30年後,十七屆三中全會不再是“從恢復土地上的農業生產開始”,而是“從已經大幅發展了的農業生產下的土地開始”,這就是:在堅持土地公有制和承包制基礎上的土地流轉制度。這是在公開探尋和確立土地等自然資源公有制實現形式,是第二個30年的偉大任務。這是一次新的偉大起航,也是第一個30年的偉大續航。
探尋和確立土地等自然資源公有制實現形式,是中國改革開放繼續深入的必然,是建立在國內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的。此次全球資源金融大危機進一步提醒了我們,將這一任務更加緊迫地擺在我們的面前。我們的首要的問題是正確區分實業與資源,這一點不難;其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