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中央企業在做各種金融衍生品業務,在此次大危機中有盈有虧,但虧損居多。
以前我國國有企業投資金融衍生品就曾發生過巨大損失,留下了慘痛教訓,如中國五礦、株冶、國儲銅、中航油都曾有過這方面的鉅額損失。在此次大危機中,連那些著名的金融機構,如雷曼兄弟、AIG等都相繼破產或被政府接管,“聰明”的GE公司也在重大金融運作中產生鉅額虧損,這些都是我們的“警鐘”。央企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虧損,在2009年前後的3個月間集中“出血”,是這些企業近3年放鬆實業主業,非理性大規模涉足金融的一個必然結果。
實業“英雄”永垂不朽
不難看出,此次大危機是重金融輕實業的必然結果。
實業,這個曾經是中國人,特別是老一輩的民族實業家和經濟學家最熟悉的詞,近些年來卻被所謂主流經濟學家和眾多實業企業領導人輕視了,甚至遺忘了。代之以資源炒作和金融炒作,大規模走向了“泛金融化”道路,似乎不炒作資源期貨和金融衍生品就不時髦、不與時俱進了。這是一種“集體性泛金融亢奮”。在此次大危機中,他們又集體“犧牲”了。
一篇碑文極好地提醒著實業家們:
三個月來,在金融炒作和金融泡沫破滅中“犧牲”的實業“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年以來,在多元化經營中,因走上“泛金融化”道路而“犧牲”的實業“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來,在中國實業大發展的同時,自己領導的企業卻慢慢淡出實業的“英雄”們永垂不朽!
在這裡,絲毫沒有忽視金融重要性的意思,只是進一步呼喚實業,為金融熱退火,這乃是當前最大的經濟學良知。只有痛嘗教訓,才能再生,才能迴歸實業。實業不迴歸,危機必回來。正確的、深刻的、心甘情願的反思是我們目前的認識任務,也是實業再起航的笛聲。
在此次危機前的金融大躍進中,那些固守實業的人,或許暫時在資源金融炒作潮流中落伍了,或許因反對“泛金融化”被冷落了、被拋棄了,或許因沒有從事“泛金融化”工作而經受了效益下滑和獎金下降之苦痛,他們雖然為固守實業“犧牲”了很多東西,但卻是民族經濟的脊樑和真正的實業英雄。應該向他們致敬!
3 “恩愛夫妻”轉而“夜不歸宿”(1)
實業和金融本是恩愛夫妻,在此次危機前,金融卻一屁股坐在資源的懷抱裡,轉而夜不歸宿。這時,“此金融”已非“彼金融”。貨幣、金融和金融危機都已進入“第二代”。
從實業金融危機到資源金融危機
實業和金融本是恩愛夫妻,在此次危機前,金融卻一屁股坐在資源的懷抱裡,轉而夜不歸宿。
人類誕生以來就面臨生存危機,為戰勝生存危機,耗去了幾千年,甚至幾萬年,或者說幾十萬年。在這幾十萬年中,人類發明了實業——實實在在的勞動和創造、實實在在的工具和財富。
後來,人口迅速增加,當人口增加到實業不能支撐,出現物質匱乏時,也會爆發生存危機。生存危機是自有人類以來,直至工業革命前的主要危機。
工業革命後,物質迅速豐富起來,生存危機似乎沒有了,但由於私有制和金融資本的作用,分配不均等內部矛盾日積月累,最終生產和消費的矛盾不能調和,就會爆發經濟危機。整個西方經濟學就誕生在這個時代,*也誕生在這個時代。
現在看來,*時代稱作經濟危機的危機是實業金融危機,主要是消費資料和生產資料佔有和分配的矛盾,發生在實業內部,生產資料私有制是“元兇”,金融是幫兇。此次資源金融危機根本不同於以往的實業金融危機。
戰鬥升級工業資本獲得資源的兩種方式促成了兩種危機形態。二戰前,先進的工業國獲得資源的方式主要是軍事佔領,此時的資源未金融化,經濟危機僅在實業和實業金融層面,表現為生產相對過剩,同時生產技術見頂。二戰後,先進的工業國獲得資源的方式主要是金融佔領,此時的經濟危機主要是資源金融危機,表現為資源絕對泡沫,同時疊加實業金融危機。資源金融危機既有資源的海綿效應使支撐實業的紙幣血液流失過度,又包括實業內部紙幣血液因生產相對過剩而迴圈不暢。
兩種危機路線不同:實業金融危機先是生產過剩導致使絕大多數人受害的實業危機,接下來是使少數人受害的金融危機,最後是使極少數人受害的資源價格下降。資源金融危機則完全相反,先是使極少數人受益的資源泡沫破滅,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