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1、1980年日本汽車業擊敗美國汽車業的故事

在整個20世紀,汽車製造業一直是美國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直接或間接地支撐著千百萬人的生計。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是美國最大的三家汽車公司,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三家汽車公司,領先全球的汽車工業是美國人的驕傲。

但在1980年,在以豐田公司為首的日本四大汽車製造公司潮水般的猛烈攻擊下,美國汽車業的全球霸主地位失去了。1980年,日本汽車年產量達到1100萬輛,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

1980年是美國汽車業的“惡夢年”:工廠接連倒閉,工人大批失業。昔日繁華熱鬧的汽車城底特律一片蕭條,該市市長科曼·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沉重地說:“我們正在經歷歷史上最糟糕的一次蕭條,全市市民中,有20%失業,而黑人的失業率則高達65%。”

故事的發生是這樣的:

1979年元月,伊朗發生政變,伊朗國王倉皇逃離德黑蘭,到美國尋求政治避難。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措辭激烈地要求美國政府交出伊朗國王,但遭到美國的拒絕。於是阿拉伯國家再次聯手,對美國全面實行石油禁運,引發第二次石油危機。

石油禁運幾星期後,美國西海岸加州的汽油價格上漲了一倍,從平常的每加侖美元很快上漲到每加侖美元。

石油恐慌很快瀰漫全美,到處可見汽車排著長隊等候加油。儘管法令嚴格禁止,不少人都在車上安置不安全的小型油箱,並且開始在家裡囤積汽油。到1979年6月,由於供應緊張,美國許多加油站紛紛關閉。美國國會開始討論發放汽油分配證。

汽車對於美國人來說是僅次於住房的第二項個人生活必需品。在美國,汽油價格一直很低廉,導致美國人開汽車追求大馬力、高速度,講究舒適豪華,不用去計較汽油費用支出。美國的汽車公司為滿足美國人的這種偏好,主要生產各種系列的大型轎車。大型轎車儘管有馬力大、速度高、寬敞、舒適豪華等優點,但耗油量大,美國人把這些舒適的大型轎車稱為“汽油狂飲者”。

在1973年—1974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中,這種耗油量大的大型轎車受到了第一次嚴重衝擊,1974年通用公司的汽車銷售量比上年同期減少150萬輛,福特汽車的銷售量同比減少50萬輛。但由於第四次中東戰爭很快就結束了,美國的三大汽車巨頭的管理者居然盲目地把第一次石油危機當作偶然事件而置之不理,一點也沒看出市場正在形成一種對價平、質優、省油的小型轎車的新偏好,仍然繼續生產曾令他們出盡風頭的大型舒適轎車,不肯作任何改變。

美國汽車巨頭們的這種盲目自大給日本汽車公司有機可乘。

日本汽車市場主要以小型省油轎車為主。由於日本是個資源十分缺乏的國家,所以做什麼事都習慣於從節省的角度考慮問題。而且,日本人對精緻的小型化產品有著本能的特殊偏好。早在12世紀,日本男人就流行佩帶木製的小佩件。到近代,這種小佩件加上小墜子製成精美的藝術品,是男人必備的隨身物品。由於日本人對輕便、隨身可攜帶的小佩件的喜愛,日本人發明出了行動式錄音機、隨身聽、微型電視手錶等等。這種對小型的偏好運用到汽車工業上,就是把各種汽車小型化。

豐田汽車公司敏銳地看到了第二次石油危機對耗油量大的美國大型轎車的衝擊,決定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進軍美國市場的好機會。

豐田公司緊急召集所有銷售人員,包括在美國的經銷商共聚東京。社長豐田英二簡潔地釋出總動員:“論實力,日本汽車製造商還趕不上美國廠商,石油危機對他們來說是時運不濟,對我們而言卻是時來運轉。一定要不惜一切出擊,讓日本車大行其道!”

豐田此次戰役的目標是全力搶奪市場佔有率,採取的策略是廣告與優惠價。因此,豐田一方面投入巨資在美國展開鋪天蓋地的廣告攻勢,另一方面以極優惠的價格吸引美國消費者。

當年,豐田汽車在美國颳起了銷售旋風,上百萬輛各種型號的豐田汽車被瘋狂的美國消費者搶購一空。

日產、本田、五十鈴急忙跟進,群起仿效豐田攻略。其中尤以本田攻勢兇猛,1970年本田在美國的銷售量僅1300輛,託第一次石油危機的福,本田汽車在美銷售量躍升到近10萬輛。本次本田拿來衝鋒的車型是4000美元一輛的大馬力省油型ACCORD轎車,在美國造成排隊搶購熱潮,車子一運到美國馬上就被銷售一空,這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