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ü�氈靜�底�品⑸��
從日本產業現狀來看,由於中國廉價產品的湧入,日本國內許多產業受到了重創。開始是紡織行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中國紡織產品進入日本市場和國際市場,日本紡織企業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均喪失了競爭力。隨後是彩電、冰箱和空調等家電行業,中國製造的產品正在取代日本產品。隨著中國產業的發展和升級,將有越來越多的日本產業受到來自中國的挑戰。
許多日本大企業正將生產基地轉移到中國,這將進一步加深日本產業空心化。例如,日本三洋機電公司正與中國家電巨頭海爾公司進行全面合作,松下電器與中國的TCL集團攜手合作,汽車大企業豐田也決定以天津為中心投資中國。
目前,日本人開始擔心日本的核心優勢產業———汽車製造產業正受到來自中國的威脅。隨著中國產業的發展,日本的一些汽車零部件企業和模具廠家正逐步把生產基地遷往中國,這最終將導致日本汽車產業失去競爭力。
也許有人會說,日本對華投資企業正從中國市場賺了許多錢,但從日本產業發展角度來說,日本經濟變成了不是依靠出口,而是靠向海外投資賺錢的國家,這種經濟發展模式導致了日本產業的空心化。
4、“中國對亞洲其他國家造成威脅”
中國製造業的快速發展,不僅對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工業化造成威脅,更對亞洲的其它國家造成威脅。
中國憑藉低成本的競爭優勢,正在不斷搶走亞洲其他國家的貿易和資金。
在20世紀90年代,對東南亞的外國直接投資佔對亞洲發展中國家直接投資總額的61%,而對中國的直接投資佔18%。10年後,情況完全改變了:現在外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佔對亞洲發展中國家直接投資總額的61%,而東盟國家只佔17%。
2001年7月24日《商業時報》發表《東盟必須聯合起來行動》的文章,認為“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是以東盟為代價的,過去投向東盟的大批外國直接投資轉向了巨大的中國市場,這一現象使人們產生了中國將會‘掏空’東南亞的擔憂。”“由於工資水平低、人民幣價值被低估,加上貿易保護壁壘高,中國正迅速向亞洲市場和全球市場滲透,從而壓低了價格,搶走了飯碗,偷走了投資。生產被不斷外包給中國以及在主要的製造業中失去競爭力,正在‘掏空’這一地區的經濟,使未來的經濟增長前景十分暗淡。”
特別是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多數亞洲國家的貿易增長勢頭明顯放緩,而中國的貿易增長在這些年裡卻明顯加速增長。這種巨大反差引起了人們對中國“正在將其它亞洲國家淘汰出局”的擔憂。
從外資角度看,從1997年之後,外資持續流出東盟國家。1996年,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以及東盟的外國投資淨流入量大約是400億美元,但從1997年以後出現連續五年的淨流出,到1997年和1998年達到了800多億美元。
與此同時,中國吸引外資金額逐年增長,在2002年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外資淨流入國。
“中國的軍事威脅”
1、中國軍事力量快速增強
美國國防部在2002年關於中國軍事力量的年度報告宣稱,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中國最近幾年國防費用大幅度增長,增幅高達兩位數。
在戰略核武器方面,不清楚中國擁有核武器的準確資料,據推測中國擁有400枚核彈頭。
在常規武器方面,中國正從俄羅斯引進了最新型噴氣式戰鬥機、潛艇、驅逐艦、防空體系等,加緊軍事現代化。特別是購買了俄羅斯的4艘基洛級潛水艇,並在上面裝備了據認為對美軍來說難以防範的最新式遠端艦對艦導彈,據報道中國還將購買8艘這樣的潛艇;中國已經購買了2艘到4艘裝備了最新高速艦對艦導彈的導彈驅逐艦;中國購買了100多架裝備了最新型空對空導彈的俄羅斯SU…27戰鬥機以及40多架SU…30戰鬥機。專家們估計在今後的幾年內,中國將大量購買新型武器裝備。
中國正在實施一項彈道導彈現代化計劃,該計劃不僅能改進中國的核威懾力,而且將提高部隊應付東亞緊急情況的行動能力。中國的戰略導彈有很強的威力,其中包括能把美國本土納入射程的約20枚洲際彈道導彈。
中國為對抗美國的導彈攻擊,肯定會努力增強核威懾力,能裝核彈頭的中國彈道導彈對在亞洲和北美的美國軍事目標能構成威脅。中國今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