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巴女王在整個阿拉伯世界具有很大的文化影響,有關她的傳說甚至擴散到波斯等地。中國的“西王母”非常有可能就是這位神奇的女人。
其實,甲骨文在武丁時期的突然出現,還有“十”字王墓的突然出現,都可以視為在後商時期突然加入了某種新的政治勢力,而這個勢力與薩巴(西伯)可能有關。重新認識夏商周三代關係要從它們的親緣上確認其政治變革中的特質,從而把握它們文化與宗教變化的淵源,是有可能的。比較重要而且相對清晰的一段歷史是下面這段“晚商…周初”:
武丁(大約公元前1300年,甲骨文出現)
祖庚——祖甲
廩辛——康丁
文武乙
文武丁
帝乙
帝辛(紂)
周王:
武王(公元前1045?)
成王
康王
昭王
穆王
《史記·周本紀》裡說:“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 。”周人的母系為“有邰氏”,是不是“猶太人”呢?父系儘管是踐“巨人跡”,但實際如何或許大家都明白。他們的後代叫“西伯侯”,很奇妙地點名了這兩個族群的聯姻。在瞭解了猶太人所羅門與示巴女王的故事之後,中國周朝的王室族源就昭然若揭了。
“孟那裡克一世”(1)
示巴女王的品性被描述為智慧、善解人意、勇敢而富於冒險。最出人意外的是,她喜歡哲學思辨,對世界充滿好奇,這就是傳說中她到以色列去的另外一個原因。以至於她一見到所羅門就說拜訪的目的主要是去驗證所羅門智慧的。所羅門以智慧著稱於世,示巴女王則是美神的化身。
以色列與薩巴相距大約1400英里,據說示巴花去了大約一年的時間,其中她在以色列停留的時間是6個月。
當時的所羅門正值壯年,英俊而智慧,據說他的生理特徵為黑髮、深膚色(tan),中國人也有這兩個特徵。
比較傳統的文字認為,示巴女王由於處女為王的古訓沒有向所羅門示愛,所羅門在她離去的前夜用智慧與諾言誘惑了她。第二天臨走他給女王一個圓環戒指作為信物,說一旦生了兒子就讓他將來拿著這個戒指來以色列認親。據說當兒子後來到以色列認親時父親一眼就認出了兒子,沒有進行指環鑑別,原因是那個孩子酷似爺爺大衛。
以上故事還引出另外一個小話題。後來波斯一帶的王權象徵不是別的而是圓環,不知道是不是來自這個典故。以圓環作為王權象徵的確比較罕見,也無怪乎有人推測“蒙納裡克”另有身份,並且可能是由他把這個環形王權象徵帶入波斯應該沒有問題。無獨有偶,中國恰好就從西周開始流行一種新興的玉環,通常專業術語將其命名為“玉璧”。尤其在“禮崩樂壞”的東周,環形玉璧多得嚇人,只要是個“王”肯定就能佩帶“玉璧”。既然不能人人問鼎,但起碼多數貴族都能配以玉環。難道這也是偶然的嗎?無論如何,指環是個古代重要的權力象徵物,如今風行於世的《指環王》(又名《魔戒》)系列文學作品正是在這個文化背景下的一個產物。當然,我的意思並非是東周流行的“玉璧”直接來自中東,因為中國很早就有環形玉的出現,如良渚文化就有,我這裡想強調的是玉璧文化在全球的出現必定有交流的存在,而且尤其在東周的流行肯定也有其特定的道理,這是應該聯合加以考慮的。
希臘神話裡的普羅米修斯在高加索受難時為了騙過宙斯,也是一個接受懲罰的約定,他讓赫拉克勒斯永遠戴著一個鐵環,鐵環上還帶著一片高加索的岩石——也就是指環。指環作為一個有約束的諾言不僅在婚姻裡被使用,而且在許多領域裡被作為權力的象徵使用,甚至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的西方,比如船長就戴指環,一旦需要把指環交出去就可以轉交權力。伊朗古代的王權象徵恰好也是一個圓環。可以懷疑這個帶有約定和權力含義的圓環與“普羅米修斯”這一傳說也有關。即便不能肯定哪個為最初的版本,但是如此多的“戒指”與環形權威象徵物品的出現,都可以視為一種文化同源交流的結果。示巴女王與希臘神話基本同期在3000年前,都很古老,那麼假如中國的西周開始接受這個傳統是完全可以的。
示巴最初為兒子取名為“Ibn al…Hakim”,意思是“智者之子”。有些人懷疑他就是那個建造空中花園的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只是年代相差太遠。衣索比亞人認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