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顧維鈞:民國第一外交家(1)

顧維鈞(1888-1985)字少川,上海人。被譽為“民國第一外交家”。

對一個24歲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27歲成為駐美國公使、34歲出任外交部長的人來說,除了用“光芒四射”形容,你還能說什麼?

《聯合國憲章》上籤署的第一個名字,是三個漢字:“顧維鈞”。

1945年6月26日,在憲章簽字儀式上,中國代表團因在發起國中按字母順序列於首位,故代理宋子文擔任首席代表的顧維鈞第一個在《聯合國憲章》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上世紀30年代,一家英國報紙的專欄作家曾提到這個熠熠生輝的名字,認為“中國很少有比顧維鈞博士更堪作為典型的人了。平易近人,有修養,無比耐心和溫文爾雅,沒有哪一位西方世界的外交家在沉著與和藹方面能夠超過他。”

名學者溫源寧寫過一篇印象記,起首便是:“無論什麼時候想起顧維鈞博士,人們都會情不自禁地聯想到光芒四射的星星。”

那是1934年,溫源寧寫道:“作為一名外交官,他的成就稱得上輝煌,要加以逐一列舉,人們將不得不從驚訝開始而以讚美告終……他以1912年5月出任內閣秘書開始其政治生涯直到如今,凡是外交官員夢寐以求的最高職位他都已經得到了:駐美國公使(1915-1920)、巴黎和會代表(1918-1919)、國聯理事會中國代表、駐英國公使(1920),並自1922年以後多次出任外交總長,而現在是駐法國公使。有一次,顧博士還做過幾個月代理國務總理。”

50年後,溫源寧在臺灣去世之前,如果他還記得自己當年這篇充滿“溢美之辭”的小文的話,他也許會微笑。因為顧維鈞比溫源寧文中所寫的更加“光芒四射”,他經歷了更多的大事件,也得到過更多的高職位。

再後一年,顧維鈞在紐約逝世。《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載文表示哀悼,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駐紐約總領事前往弔唁。

溫源寧筆下讓人“從驚訝開始以讚美告終”的顧氏履歷還需要加上:中國駐外使節升格後,擔任駐法、英、美等國大使;1945年出席舊金山會議,參與起草和簽署聯合國憲章;1957年後擔任海牙國際法庭法官、副庭長,直至1967年退休;晚年完成13大卷、500餘萬字的《顧維鈞回憶錄》。

溫源寧說:“他的朋友和敵人全都會承認,在國外代表中國利益的中國外交官中,再也不可能有比顧博士更好的了……出席巴黎和會時,顧博士已經由於是中國權益既有尊嚴又有才幹的捍衛者而聞名於世。”

年方而立的顧維鈞在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團中,位居後進。但當需要向和會最高機構“十人會”報告山東問題時,他的前輩們由於種種原因,或者拒絕出席、或者拒絕發言,是顧維鈞勇於任事,出面侃侃而談,痛陳山東問題的由來以及中國的態度,並從國際法的角度雄辯論證了山東當歸還作為戰勝國的中國。

這場精彩發言成為和會當天的頭條新聞。發言剛一結束,美國總統威爾遜、國務卿藍辛、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外務大臣貝爾福紛紛向他表示祝賀。

隨後,顧維鈞在和會上展開穿梭外交,希望能爭取到對於中國最有利的結果。最終,在無望的情況下,中國代表團拒籤和約。而根據外交史學者的研究,“此時獨力支撐代表團的顧維鈞對拒籤和約的最終實現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從踏入外交界那天起,顧維鈞的傑出表現一直證明著他的母校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對他的評價———“這所大學有史以來最有才華的學生”。

寫過《顧維鈞傳》的肖崗回憶:“知道他的名字,始於將他與梅蘭芳、汪精衛並稱為中國‘三大美男子’的一幅年畫。我的學生時代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度過的,那時顧維鈞的外交活動蹤跡,常常是學校師生乃至全國民眾關注的焦點:‘顧維鈞在國聯控訴日本的侵略了’、‘顧維鈞主張國共合作,團結抗日’……”

顧維鈞:民國第一外交家(2)

今天,圖書館裡,灰藍色封皮的《顧維鈞回憶錄》擺放得整整齊齊,積了一層薄薄的灰,顯然少有人問津。這個人,已經成為一段傳奇,不知能否成為一筆財富?

鄧廣銘:逝去的學風(1)

鄧廣銘(1907—1998)字恭三,山東臨邑人。歷史學家,公認的宋史泰斗。

鄧廣銘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