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辦不到,但是掩護航天母艦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軍方計劃在航天母艦戰鬥群形成戰鬥力之後,將這支艦隊做為對抗商族的主要力量投入戰場,界時夠商族喝一壺的。
不過其它方向能不能使用航天母艦還是個未知數,軍方傾向於暫且只建立一個航母戰鬥群,試探一下商族的返應,有必要的情況下再組建第二個航母戰鬥群也不晚。
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軍方這一回顯然是吸取了教訓,比之前謹慎了許多。
光有航天母艦還不夠,配套的戰機也提上了日程,對此軍方有兩個完全不同的方案,一是設計一種具備超光速飛行能力的新型戰機,這種方案的優點在於可以充分利用最新的軍事技術。
另一種方案則是對技術相對成熟的j…447進行全面改進,這個方案的好處在於可以縮短研發的時間,儘快形成戰鬥力。
不論哪一種方案,採用的都是重型戰鬥機,除了這兩個方案之外,還有有提出改進飛行機甲,與重型戰機進行慣用的高低搭配。
軍方不僅要重建航母戰鬥群,主力艦也要重新配備一定數量的戰鬥機,以便應對戰鬥中的特殊情況。
2222年三月初,設計部門在連續進行了近兩個月的高強度工作之後,終於拿出了新型戰艦的設計方案,這個方案只用了幾天就透過了軍方的稽核,正式進入生產階段。
之所以能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完成設計工作,是因為新型戰艦依舊是戰神級的改進型。
採用腦波控制系統的新型戰艦隻需要十幾個人就能完全操控,保留分解戰艦設計,但只有兩艘制空火力艦和兩艘突擊艦,所有的子艦均為遙控操作的無人戰艦。
為此艦上額外安排了幾個專門操縱子艦的人員,令人員總數超過了二十人,假如軍方要求新艦上必須配備一定數量的戰鬥機,那麼人數還會進一步的增加。
除了人員的變化之外,新艦最大的變動就是取消了華而不實的懸浮裝甲,並大幅度削減艦上的鐳射炮數量,戰艦主體和四艘子艦加在一起,一共只有六門鐳射炮,而且只是射程兩光秒的二級主炮而已。(未完待續。。)
1123 餘波未平(二)
時代在發展,戰爭的形勢在變化,光速武器已經不能適應目前的戰場形勢,鐳射炮的射程再遠,打不中目標也沒有用。
實踐證明,光速武器在一光秒內的作用最大,超過一光秒,命中率直線下降,實戰中擊中兩光秒外的目標幾乎都是瞎貓碰死耗子或者運氣爆棚,與其將有限的資源浪費在如何提高鐳射炮的威力和射程上,還不如老老實實地降低威力和射程,只要夠用就好。
要知道削減鐳射炮並不是節約幾門炮的空間,相應的能量供應系統、維護系統和控制系統也全部進行了相應的裁減,而且減少了鐳射炮這個耗能大戶,戰艦也不再需要那麼高的供能水平,以至於聚變反應堆都減掉了一多半兒,簡直就和大胖子瘦身成功的感覺差不多少。
原本充當主力的鐳射炮正式退居二線,磁能導彈當仁不讓地扛起了主力兵器的大梁。
削減了大量的武器之後,戰艦的艦內空間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擴充,安置了數量眾多的導彈巢,滿載的情況下,一艘新型戰艦能夠攜帶上萬枚各種型號的導彈,完全就是移動的軍火庫!
一招鮮吃遍天,新型戰艦隻要有十分之一的命中率,一艘戰艦就能幹掉一千艘敵艦或者一千隻宇宙生物,戰鬥力堪稱強悍。
據說新型戰艦在設計的過程中,曾經出現過完全取消其它武器,只准備磁能導彈的極端論調。甚至一度成為主流設計思想,不過戰艦的對手不會永遠是戰艦,對地攻擊或者對付小型飛行器的能力不能沒有,所以才對設計方案進行了折衷。
別看一個改進方案拖了快兩個月才完成,但是相關的準備工作早在基地星撥亂反正之後就已經展開,大量的資源調配到基地星,開始建造引力引擎、反應堆、戰艦裝甲、核心區等必須使用的標準件。
兩個月的時間,產能強大無比的機械人建設大軍囤積了大批戰艦零件,設計方案正式透過之後,機械大軍立即展開了組裝工作。各種各樣的材料流水一樣運到船塢。一艘艘戰艦在無數機械人日以繼夜的努力之下聚沙成塔,在所有人的關注中漸漸成型。
2222年5月中旬,第一批26艘戰神級丙型戰艦下線。
早就盼著這一天的葉飛提前幾天趕回基地星,跑到徐世傑的辦公室裡懇求:“首長。這批戰艦一定要優先給我們。我現在只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