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地四處覓食。
蟹族與商族之間的矛盾不小,但是蟹族和巨獸部落之間的矛盾更加深厚。似乎另外兩個生物文明與巨獸部落的關係也不太好,巨獸部落與商族的關係反倒是不錯。
總而言之,七族聯盟的科技派與生物派、科技派的幾大種族、生物派的幾大種族之間都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矛盾,壓根兒就不像人類猜測的那樣和諧。
其實說穿了也沒什麼奇怪,不管是科技路線、生物技術路線還是自身進化的宇宙生物路線,最終的目標都是在這個宇宙中佔據一席之地。
甭管什麼樣的文明和種族,能進化到宇宙時代就沒有軟柿子,而且兩個鄰近的強大種族本質上就是潛在的競爭對手,同生共死休慼與共的可能性實在是低到了不能再低,哪怕蟹族和僵蛇之間,也是利用與被利用的成分更多。(未完待續。。)
1122 餘波未平
回到了太陽系,第三行星上的一切彷彿在突然之間遠去,遙遠的空間距離好像把一切都變成了一場真實得夢幻。
然而這僅僅只是表象而已,實際上,這場連鎖意外的影響如果一股潛流,一直在安靜的表面下悄悄地醞釀發酵,首當其衝的就是軍事方面。
軍方針對戰鬥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全方位改進,首先就是取消了既定的半生物戰艦裝備計劃。
如果前往蟹族星域執行偵察任務的不是半生物戰艦,而是普通的戰艦,那麼在與僵蛇的對搞中絕不會落到兩艘戰艦墜毀的地步,因而軍方痛定思痛,徹底放棄了發展半生物戰艦的計劃。
軍方內部對半生物戰艦的使用原本就有兩種不同的聲音,贊同採用半生物戰艦的主要原因,是這種戰艦的建造週期短,成本低,操縱靈活,維護也比普通人戰艦簡單得多。
可是人類雖然在生物技術方面有一定的發展,但起家的老底子畢竟還是機械科技,在生物文明的面前,人類那點技術無異於班門弄斧,哪怕這一次偵察蟹族的時候沒出問題,將來也肯定會在與其它生物文明對抗的時候出意外。
與其到時候承受無法承擔的損失,還不如現在就忍痛割愛!
反正腦波控制技術已經發展得十分完善了,即使沒有生物計算機的支援,也能在機械戰艦中良好運轉,唯一可惜的地方就是磁力引擎的功能仍然要比半生物戰艦的磁髒要差得多。
軍方不再裝備半生物戰艦。新型戰艦的研製便提上了日程,對此軍方提出了幾點要求:一是新艦必須採用傳統的純機械結構;二是必須採用腦波控制系統;三是儘可能精減艦上的操縱人員。
這一次軍方決心一步到位,直接為各艦隊更換新型戰艦,而不是用戰神級充抵。
換作和平年代,一個型號的戰艦用上三五十年一點也不奇怪,可是不間斷的戰爭就像是軍事技術的催化劑,號稱人類重工業結晶的戰艦每過幾年就要換上一批,戰艦更新換代的速度都快趕上走馬燈了。
新型主力艦的設計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葉飛只能繼續帶著僅剩的八艘戰艦守衛太陽系。
另一個重大改進專案是重新建立以航天母艦和艦載航空兵力為核心的航母戰鬥群!
戰鬥機在對抗商族的戰鬥中大放異彩,引起了軍方的高度重視。依靠戰機作戰的航天母艦。結構比主力艦簡單得多,因為不需要直接參戰,航天母艦的裝甲不像主力艦那樣厚重,同等體積下質量要比主力艦降低三分之一左右。即使加上所的有戰鬥機。其成本也要比主力艦低一些。
唯一一個令人撓頭的問題在於人員的配置。
眼下主力艦上的人員是越來越少。而航天母艦需要的人員數量是主力艦的幾倍,一艘航天母艦上擱一千人壓根兒不夠,配置兩千人也就是勉勉強強。
光有航天母艦還不夠。合格的飛行員更加重要。
軍方目前掌握的飛行員數量不少,但是其中許多都改行開上了飛行機甲,還有的乾脆考上了指揮專業回爐深造,幾年下來就成一艦之長,真正的,純粹的飛行員剩下的確實不多了。
不過這也好辦,除了馬上著手培養新的飛行員之外,將原本的飛行員從各個部隊抽出來重新組建航空兵的大框架是最見效的手段。
航天母艦不能單獨行動,除了戰艦本身和艦上的航空兵外,更重要的是為編隊配置數量合理的護航戰艦。
這個問題就比較容易解決了,一艘航天母艦配兩臺戰神級,平時收攏在一起,有情況馬上分散就變成了十八艘各種型號的戰艦,對抗大群的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