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通訊形象片。

《王石這個人》:金錢(3)

這是王石在近幾年的另外一項收入,隨著媒體將王石的形象越來越時尚化甚至娛樂化,王石的社會活動有了一些悄悄的變化,逐漸從財經界的圈子向時尚圈拓寬,而他的個人形象,也開始逐漸偶像化。王石被邀請作為各種企業或機構的代言人的機會越來越多,摩托羅拉首開先河,請王石做了產品代言人,接著有途越吉普車、旅遊衛視紛紛出馬,最近有###。從這繁榮的景象看來,王石似乎可以有另外一條生財之道了,因為中國企業家裡面真正偶像化的人物並不多。在臺灣的廣告專例裡,有一種“職人專案經紀”的說法,大意是把各行各業精英人士品牌化,然後市場價值最大化。但王石顯然對這些個人經營不感興趣,當有身邊的人開玩笑說他需要一個經紀公司時,他根本沒當一回事,也完全不以為然。在王石看來,他之所以願意走到鏡頭前去做所謂代言人,完全是因為這筆錢有了預算。王石當年拍攝摩托羅拉的廣告,就將收入全數捐給了社會公益組織,後面幾例依然如此,要麼是社會公益活動的需要,要麼是登山探險隊的經費需要。“它們是收入嗎?我不這麼認為。”他的理解是這些所得是為了花出去,而且他已經“奢侈”地安排了花銷途徑。

對於奢侈,王石這麼對一家媒體說:“我消費不算多,也沒那麼多錢。別的富人,我見過的真正窮奢極欲的也少。奢侈與否,我覺得要看他是什麼人。中國的富豪,照我看可以分成三種:一是投機者,透過股市、證券發了大財,這部分人現在表現瀟灑的不多。股市發展這麼多年,現在問題出來了,他們的財產大部分都縮水了,原來一些非常有錢的人,現在甚至變成了負資產;第二種是權力尋租,他們瀟灑,成天待在高爾夫球場;第三種是一步一個腳印的民營企業家,他們基本上經歷了20年的發展,如今要麼在考慮做大,要麼在考慮做全,資本都用在再生產上,現金沒多少,而且也沒有去奢侈的時間和習慣。像重慶力帆的老尹,他有錢,可我敢肯定他花的還沒我多。”

如果說王石是奢侈的,那麼他的奢侈在於他對金錢的收和放:收得節制,放得瀟灑。這是建立在他“健康豐盛人生”的前提下的舉動。王石多年前就在萬科提倡“健康豐盛的人生”,相對於賺大錢,這個目標的難度係數顯然大了很多,就馬斯洛的需求五層次來說,王石的要求顯然是屬於高階的。有時候我想,之所以我們對王石的金錢觀抱以讚賞的態度,是因為他難得地脫離了低層次慾望的羈絆,這一點,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實際上有許多人對王石的財富觀是抱懷疑態度的,包括他所說的600萬身家的數字概念。王石有些氣惱:“弄得我藏金藏銀似的,我有必要嗎?”的確,對一個站在一個企業權力頂峰的人來說,對錢不感興趣或者本身就沒什麼錢,從常規意義上來說,是沒有什麼可信度,不過,在浮躁的時代,我們的確總是難以相信一個清醒的人。王石對於這個社會的價值,不是他創造了一個我們都看得見的上市公司,也不是他開闢了一種豐盛的生活方式,而是他的觀念真正觸及了我們的隱痛:當用金錢作為衡量人的唯一標準,人性變得有多麼自私,我們的生活變得多麼單調。試想生活中都充滿了形而下的種種慾望,我們的生活會變得如何不堪一擊?

這正是王石的價值所在。他有勇氣放棄形而下的標準,而且他獲得了成功。

我曾經問王石:“以你抗拒財富的態度,不會影響萬科企業的進取心嗎?畢竟作為一個企業,賺錢是首要的任務。”

王石說:“我從來不認為我抗拒財富是要讓自己貧困,我依然過的是富人的生活,只不過錢財是在我追求人生價值的時候隨帶而來的,而且它不是一個暴富的概念。我也希望萬科是這樣,我們當然要賺錢,但絕不是暴利,我們追求的是一個健康的企業,不是一個僅僅有錢的企業。”

王石一次到青島出差,有接待方邀請他住一個豪華別墅,據說是毛澤東當年住過的別墅,王石被安排住在二樓。他走進去看自己住的房間,實在是很氣派,很大的房間,很大的床,是一種比五星級酒店還高的規格。結果當天晚上居然沒有睡得著,那樣的大房間、大床,那樣的豪華程度,讓他很過敏,他左右都不舒服,實在覺得很陌生,輾轉反側到半夜,他只好起來,到一樓兩個司機合住的房裡,把其中一個叫起來:“你上去睡,我住你這兒。”接下來的時間雖然有另外一個司機的鼾聲做伴,但王石覺得還是比上面好得多,迷迷糊糊就睡著了。

“那是雙重的不舒服,一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