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7部分

非沒有團隊想要複製玻爾的成功,但大抵只能維持在很小的範圍內——理論物理學所謂的小範圍,一般是指三個人的討論組。

相比之下,20世紀20年代的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被稱作是物理學家的聖地自有其道理。在玻爾創立的頭10年間,總計有17個國家的63個科學家在研究所做了長期逗留,他們的模式也很像是程晉州目前的組織模式,星術士們任其來往,以私人關係為紐帶,儘量延長他們的逗留時間。

應該說。玻爾建立的團隊模式,僅僅適用於近代。等到二戰結束之後,但在那個時代,哥本哈根模式大獲成功。將主要學術青春奉獻於此的63位科學家,總共發表了273篇論文,並孕育了1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們中包括“測不準”原理的發現者海森伯,泡利不相溶原理的獲得者泡利,狄拉克方程的創始人狄拉克,還有薛定諤,他的那隻貓已經有名到可以在酒吧裡泡美女的地步——據說錢學森回國的時候,有美國政客說他頂得上5個陸戰師,那哥本哈根學派能換的陸戰師至少要超過50個。

整個20世紀的兩大物理成就,相對論屬於愛因斯坦一個人,量子理論屬於哥本哈根學派全體團隊。

星術士們的行為習慣,與近代的物理學家是如此的相近,使得程晉州不用太大的改動,就能將自己所知的理論移植而來。所需要的只是引導大家的行為習慣,使之樂意分享,另一方面則是堅持討論會的模式,並持續的深入討論……

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團隊的磨合期就順利度過。

油酸鈉的替代物研究也卓有成效,項欣發現了新的油酸結合形式,不及後世的有效,但卻容易製作。廖愷對動物油脂的混合方面有了新的發現,十二烷基胺鹽酸鹽被完全取代。

整個團隊的表現讓姜璜星術士也吃了一驚。

他原本是存著看程晉州笑話的心思,可是現在,卻是內斂的佩服。

程晉州亦是暗自捏拳,振奮非常。

他對自己的能力有著清楚的認識,想要在數學或者物理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的路,便是經過了伊蘇的教導,同樣困難重重。可是帶領和管理團隊,卻讓其看到了自己的潛力。

超脫時間的知識,對未來走向的掌握,清閒的生活狀態,均是程晉州擅長和掌握的,也是指導團隊最重要的素質。

“或許我真的能憑自己,做出點什麼來。”順利的過程。讓程晉州更加的自信起來。

……

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的四級星術士

因為程晉州團隊的順利發展,姜璜星術士也被吸引留了下來。

他沒有了皇家星術士的工作,剩下的時間都準備用在研究數理。而在大夏的範圍內,能夠與他共同討論的,除了程晉州以外,真沒有誰能做到了——高階星術士們即便沒有敝帚自珍的意思,身份也限制了他們的自由交流。

反而是在程晉州的哥本哈根精神下,分享的要求讓團隊活動頻繁,雖然從表面上看來有些影響個人自由,但實際上卻讓姜璜星術士感受到久違的活力。

其他星術士也很樂意與姜璜星術士一起討論——四級星術士從來都是珍稀品種,能有機會說上兩句話便算不錯。有位四級星術士,而且是資深的四級星術士與自己認真的討論文章得失或數理思想?簡直是令星術士夢寐以求的機會。

這正是“哥本哈根式團隊”的魅力。猶如電磁石,吸引到的鐵塊越多,吸引力就越大。

程晉州似乎也找準了自己的方向,他一面向聖堂申請更多的物資供應,一面也不忘向星術士協會要求資源——作為團隊領袖,至少在資源配備方面,他有著相當不錯的領導力。

有了姜璜星術士的參與,按時定點的討論會進行的非常順利。白靖等人開始尚有所疑慮,可是當切實的幫助出現,以及習慣成自然之後,大家似乎都放開了。

在討論會上,程晉州數次扭轉眾人的工作方向,委實減少了他們的錯誤率。另外,他又不與其他人搶奪貢獻度,自然引得新來的三位星術士無限好感。

事實上,對於程晉州來說,光是微積分帶來的貢獻度就受用不盡,參照牛頓先生的生活能夠知道。人一輩子研究一種東西,基本上就可以混吃等死了。

40歲退休,基本上是從牛頓開始……

翁希蓮帶著其他幾名星術士學徒,不僅完成了基本的輔助工作,而且將小小的院子打扮的井井有條,倒是顯示出了一絲專業水平。

但程晉州卻刻意避開與她的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