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文帝,公元466~470年在位)統治時期,放棄了對華南的進攻,轉而攻打其他地方。公元466年,他們佔領彭城(現在的江蘇徐州);公元467年,佔領淮河盆地;公元469年,佔領山東。公元470年,拓跋族又進攻青海的鮮卑族,即蒙族吐谷渾遊牧部落,結果也取得了成功。

拓跋弘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公元471年,他竟然把王位讓給了兒子,自己卻出家去當和尚。他的兒子名叫拓跋宏(即魏孝文帝,公元471~499年在位),成年之後也對佛教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甚至在佛教的影響下改良了法制。他完成了拓跋族的漢化,於公元494年從平城遷都至洛陽。在這個時候,他命令將洛陽以南著名的龍門石窟進行整修,其中的雕像是在公元494~759年建造完成的。但就在拓跋族全部採用了中國文化與佛教的時候,他們喪失了突厥祖先們遺留下的軍事方面的優勢。為此,他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當他們企圖征服華南從而統一中國的時候,遭到了失敗。國王拓跋恪(即魏宣武帝,公元499~515年在位)作了最後的努力,但他的將領們還是沒有能夠突破淮河防線,這條防線背後的重鎮鍾離(現在的安徽鳳陽)阻擋了他們的去路(公元507年)。

拓跋恪死後,他的妻子胡後在公元515~528年時掌握政權。她是古老的拓跋王室的最後一個繼承人,雖然是一位女性,但她仍然能夠顯示出突厥人的力量。她具有特殊的毅力,在必要時不惜採取殺戮的手段,對政權抱有野心,但卻能優待佛教。她使龍門聖地添色不少。並於公元518~521年派遣了一個朝聖者宋雲出使到印度西北部。宋雲給我們留下了關於這個時代中亞細亞國家的有趣傳說。他經過鄯善(羅布泊)、于闐、帕米爾,並且在巴達克山見到了匈奴厭噠的可汗。隨後,他進入到犍陀羅(喀布林河下游),從那裡弄到了女皇帝喜愛的佛教經典。當時的拓跋人已經完全地漢化了,因此不可避免地要發生宮廷革命、王室分裂以及內戰。公元534年,拓跋人分為兩派,東魏佔據河北、山西、山東、河南,以今日的彰德為首都(公元534~550年),西魏據有陝西與甘肅,以長安為首都(公元534~557年)。後來,二者皆被其大臣們所推翻,在東魏的彰德建立了北齊(公元550~577年),在西魏的長安興起了北周(公元557~581年),但這些王室已被漢族人所控制,與草原歷史脫離了關係。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突厥力量在拓跋王室最初的幾位國王身上體現得是那麼充分,而在被漢化之後卻漸漸地被瓦解和淹沒了。這樣的歷史將會在以後的契丹、女真、成吉思汗族、滿族人當中重現。我們注意到,佛教對拓跋族的演變起了很大的作用,如同對若干年後的成吉思汗族人,對今天的喀爾喀人一樣,稱得上是一種催化劑。這些可怕的大小兵士對於“沙門”的人道主義的宣教十分敏感,他們只要感受一次菩薩的恩惠,就會忘記草原牧民的野性,從而忘記進行自我保護。

草原上的古代史

歐洲的匈奴人 (2)

米努辛斯克的末期文化

我們不去管這些完全漢化了的突厥人的遭遇,回過頭來再看一看亞洲高原上的遊牧部落。在談到拓跋族時,我們曾經談到被假設是蒙古部落的柔然人,他們於公元5~6世紀統治著外蒙古。我們所瞭解的關於他們的政治歷史都是從魏朝和隋朝的中國史書中找到的。如果要正確地講述他們的文明,還需要進行系統的發掘。我們首先應該注意的是這一領域的西北部,有一種新的文化曾經繁盛於西伯利亞葉尼塞河沿岸的米努辛斯克。這種“遊牧騎士”的文化遺產包括裝飾品、腰帶、金屬牌、銅環子,還有馬轡、馬鐙、刀子、匕首、劍、矛、馬鞍等,這些珍貴的東西全部被陳列在米努辛斯克的博物館,在赫爾辛基的託沃斯丁古物陳列室也是一樣。這種文化與柔然人的文化處於同一時代,並且一直延續下去。在梯烏直達村曾經發現過與中國唐朝初年(公元7世紀)的鑄幣有關的遺物,這種鑄幣一直被使用到公元9世紀。費提什先生指出,這些鑄幣所處的時代與公元6~8世紀時匈牙利的阿瓦爾文化所處的時代大致相同,與9世紀的所謂列拜地亞原始匈牙利文化所處的時代也十分相似,因此,它在考古學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以此來證明柔然人是歐洲阿瓦爾人的祖先,理由並不十分充分,但它至少說明這兩種文化曾經處於相近的地區。

在柔然人之後,值得一提的是與他們同血統的遊牧部落——厭噠人,他們在這一時代是西突厥斯坦的主人。

匈奴噠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