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去考證,單從戰爭本身來說,使人的感覺到具有極強的遊牧民族的流動性。為了一次季節性的戰爭或一次突然襲擊,他們可能會分別從大阿爾泰山和興安嶺出發,然後聯合在一起;在失敗或勝利之後便又四散開來,各自生活,就算從蒙古的這一端轉移到另一端,也是經常的事。而成吉思汗則完全不同,他在自己的內心深處早已制訂了一個龐大的征服計劃,憑藉他那堅韌不拔的性格,使這一次又一次的連續不斷的游擊戰爭成為他計劃的一部分,這為他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奠定了基礎。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稱帝 (3)

成吉思汗與王罕的決裂——克烈部被征服

在王罕先行不義的情況下,成吉思汗仍然扮演著忠實奴僕的角色,並無二心,他自信已經無可非議地向王罕盡了自己作為一名臣僕的義務。蒙古英雄成吉思汗向克烈部的君主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王罕能夠把女兒察兀兒別乞公主嫁給他的兒子朮赤。王罕認為成吉思汗簡直是異想天開,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這一拒絕深深刺痛了成吉思汗的心。

對於日後發生的一切,毫無疑問,克烈部王罕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他根本就沒有想到這個臣僕有朝一日會成為他的競爭對手,因此也就不會想到公元1196年成吉思汗自稱汗王,更不會想到要去除掉這個日後的障礙。自然,等他聽到別人或多或少的議論,自己也多少有所察覺的時候,一切都已經太晚了。他已經年老體衰、滿頭銀髮,只希望平平安安地度過餘生,最不願看到的就是戰火與硝煙。王罕的兒子、著名的桑昆(蒙語,意思同漢語的“將軍”)開始催促其父親同成吉思汗決裂,並建議同札木合聯手抵抗成吉思汗。王罕同札木合私下裡就一直有聯絡,當初札木合就是在王罕的煽動下才發動王室政變的。政變失敗後,他一直避難於克烈部。札木合和桑昆經過密謀後,札木合對王罕說,“無論在氣候惡劣的冬夏還是在溫暖和旭的春秋,我都是一隻生活在固定地方的白翎雀兒,而鐵木真則是一隻冬季外逃的雁兒。”與此同時,過去蒙古汗王的正宗繼承人阿勒壇,因為將王室拱手讓給他人,一直鬱鬱寡歡,他也趁此機會投入王罕的門下,並極力鼓動王罕向過去的同盟者成吉思汗宣戰。

至此,成吉思汗結束了他作為王罕傑出助手的歷史使命。公元1203年,成吉思汗同克烈部正式決裂。對成吉思汗的一生而言,這次決裂是一個決定性的轉折點。從此,他開始為個人的地位和蒙古的未來而戰鬥。在桑昆的煽動下,克烈部人設下了計謀,裝出要和成吉思汗和談的樣子,將其騙來準備在會談中下手。後來由於陰謀敗露,他們便將和談改為突然襲擊,希望在混亂中將成吉思汗一舉擒下。克烈部的將領也客扯連向他的部下透露了這一計劃,不想被兩個名叫乞失裡黑與巴歹的牧人無意中聽到了。他倆連夜趕去向成吉思汗通報訊息,為了感謝他們,成吉思汗給他們兩人封官加爵。

得到了訊息後,成吉思汗急忙開始準備戰鬥。據《秘史》記載,成吉思汗首先將人馬撤至卯溫兒山高地,在那裡佈置下一支精悍的防守隊伍。第二天,他繼續向後撤退至一座阿蘭山(《元史》稱作“阿蘭”或“納蘭”,拉施特·哀丁將其稱之為“哈剌丁阿爾”,夏真特將之稱為“哈剌渾奧拉”,也就是《秘史》中的合剌合勒只惕額列惕,位於喀爾喀敦勒河發源地附近,屬於興安嶺山脈的一個支脈)的附近。儘管事先得到了訊息、作了準備,但成吉思汗還是遭遇了他平生最艱難的一次戰爭。戰鬥十分激烈,成吉思汗的兩員猛將——兀魯兀氏族的首領老主兒扯歹那顏與忙兀氏族的首領忽亦勒答兒薛禪發誓一定要拿下這場戰爭。忽亦勒答兒薛禪在穿越了敵人的重重封鎖之後,終於把一面稱作“蠹”的成吉思汗的戰旗插上了敵人陣地背後的山嶺上;老主兒扯歹那顏也不示弱,一箭射在克烈部桑昆的臉上。老主兒扯歹那顏與忽亦勒答兒薛禪在這場戰爭中立下了奇功。但終因寡不敵眾,當天夜裡成吉思汗不得不率部下撤離了戰場。撤退中,成吉思汗的三兒子窩闊臺和兩個最忠實戰將孛斡兒出與孛羅忽勒不見了蹤影,他在曠野中四處呼喊卻沒有迴音。後來還是他們自己追了上來,窩闊臺頸部受箭傷,躺在孛羅忽勒的懷裡。此情此景令素有“鐵石心腸”之稱的成吉思汗也不禁流下了眼淚。

成吉思汗沿著喀爾喀郭勒河,向貝爾湖與達賴湖北岸(《元史》中稱作“東科湖”)撤退。成吉思汗妻子的孃家部落翁吉剌部人就生活在喀爾喀河與貝加爾湖的交界處。成吉思汗求助於翁吉剌部人,很快就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援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