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那裡只不過是中國的次要部隊)並沒有使甘肅邊防陷於危險境地。

值得指出的是,我們從外貝加爾省發現了匈奴人在這個時代的古物。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已經在上文講過,最近在特羅思柯薩夫斯克附近的德烈斯都伊斯克的古墓裡發現了中國公元前118年發行的錢幣,以及西伯利亞的青銅牌子。據梅哈特分析,在赤塔古墓中發現的文物同樣可以上溯到公元前2~公元前1世紀。外貝加爾地區是匈奴人的大後方,秋天,那裡會有遊牧部落突然襲擊河套,以獲取他們冬季所需的物品。

從此以後,在長城腳下或蒙古一帶匈奴和中國就再也沒有發生過公開的衝突。他們之間的爭鬥僅限於塔里木盆地北部的綠洲,目的是為了爭奪對”絲綢之路”的控制權。公元前77年,羅布泊的樓蘭國與匈奴結盟,共同反對中國的宗主權。但是不久樓蘭國王被殺,中國在伊循建立了一個軍事殖民地。漢宣帝統治時代(公元前73~公元前49年)中國向塔里木盆地的擴張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漢宣帝稱:“漢家自有法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公元前71年,為援救烏孫,中國校尉常惠在伊犁河流域攻擊匈奴。公元前67年,吐魯番王國(車師)降為匈奴附國,中國都護鄭吉出兵攻打匈奴。公元前65年,中國另外一位上尉馮奉世推翻了葉爾羌國王,使塔里木盆地綠洲全部臣服於漢朝。次年,中國軍隊從吐魯番王國撤回,則該地又變成了匈奴的附庸,但在公元前60年,鄭吉將它再次佔領。鄭吉在喀喇沙爾南渠犁建立了重要的軍事基地後,駐紮在喀喇沙爾與庫車間的烏壘,充任塔里木盆地的保護者,控制著整個塔里木地區。

最終,中國從匈奴手中奪下了“絲綢之路”的控制權。匈奴之所以毫無反攻之力是因為從公元前60年起,他們被一系列的內戰所困,已經瀕臨衰敗了。王位的兩個覬覦者呼韓邪與郅支,互爭單于的名號。公元前51年,呼韓邪親自來到長安,請求宣帝支援,並宣佈願意做中國的臣僕。從公元前49年起,由於有中國的保護,他戰勝了他的敵人,並於公元前43年,在鄂爾渾河畔的家族營帳裡以勝利者的身份登上了王位。公元前33年,這個臣服於中國朝廷的匈奴王再次來到長安,獲得了令所有野蠻人羨慕的崇高獎賞——中國公主的下嫁。至於那個戰敗者郅支,他於公元前44年放棄了古老的蒙古而去了西方,在今天俄羅斯的突厥斯坦尋找出路。他經過伊犁時,擊敗了烏孫,臣服並聯合了額敏河流域的呼揭人和鹹海草原上的堅昆人,侵佔了索格底安那(康居)人的土地。康居人曾天真地幫助過他,使他在楚河與塔拉斯河間的草原上安置了營帳。這是一個西方匈奴大帝國的胚胎。但中國人沒有給他鞏固地位的時間。公元前36年,中國的一位副校尉陳湯在一次大膽的襲擊中一直前進至楚河地區,使郅支措手不及而被斬首(公元前36~公元前35年)。在這次倉促事變之後,我們再也沒有看見追隨郅支向鹹海方面逃亡的匈奴人的蹤跡。這些西方的匈奴人是沒有歷史的,因為他們缺少同那些大的文明民族的接觸,只有中國曾經記載了一些有關匈奴人的歷史。一直等到公元4世紀末,大約在370~375年,當他們的後代渡過伏爾加河與頓河侵入歐洲時,我們才又在古代歷史的記載中重新發現了這些匈奴人的蹤跡,當時巴拉米爾和阿提拉是他們的領袖。

草原上的古代史

匈奴的起源(5)

後漢時代中國對匈奴的鬥爭以及南匈奴的分裂

西匈奴的逃亡與東匈奴在塔里木事件中的被排擠,使中華帝國在中亞細亞的霸權得到了鞏固。但緊接著,由於中國的內戰(公元8~25年),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公元10年,匈奴的單于乘機從漢人手中奪取吐魯番保護國,並侵擾中國邊境。科茲洛夫考察團在庫倫附近的諾音-烏拉發現了一個匈奴酋長的墳墓,為我們提供了當時匈奴文化的概況。在那裡發現了一個以動物形象為題材的紡織品,它表現出西伯利亞-薩爾馬特草原藝術與阿爾泰藝術的特點。另外,還有仿效中國與希臘羅馬的克里米亞式摹製品,其中有一件公元2年製造的中國漆器和一件來自息姆米里人時代博斯佛爾的希臘紡織品。

後漢時期,在中國建立皇權的時候(公元25年),塔里木盆地的保護權又重新被建立起來。所幸的是,當時匈奴正陷於內部的紛爭。公元48年,南匈奴的八個遊牧群在他們的首領比的領導下反抗蒲奴單于,並臣服於中國。於是,中國光武帝把他們安置在甘肅與山西邊境,以及戈壁以南的內蒙古地區,與他們結成聯盟。這樣,南匈奴王國便建立起來了。只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