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皇帝之間的關係,就相當於我們古典歷史中講的公元4世紀時的哥特人、法蘭克人、勃艮第人的酋長們與君士坦丁或狄奧多西家族羅馬皇帝們之間的關係。蠻族的領袖們來往於皇帝的京都長安或洛陽,米蘭或君士坦丁堡,在衰敗的皇室朝廷裡他們都被視作親信,這樣當他們回到自己的部落時,就會帶回許多寶貴的治國經驗。
所以,作為中國的聯盟者,作為皇帝的衛隊,南匈奴時常退守到最南部,直至長城附近。他們的單于呼廚泉(公元195~216年在位)進駐山西中部的平陽。當時中國正處於漢朝傾覆、內戰興起之際,呼廚泉聲稱自己遠方的祖母是漢朝的一位公主,於是他便將自己的姓氏改成了”劉”。因此,匈奴的軍營裡出現了漢朝皇氏的代言人,而此時的漢朝已經在不斷的紛爭中幾欲消亡。公元304年,在取了漢朝姓氏的匈奴酋長中有個名叫劉淵的人,住在山西太原,從晉朝皇室那裡獲得了五部落單于的名號。公元308年,劉淵率匈奴五萬人,在太原稱帝,正式成為漢室的繼承者。這個匈奴人建立的皇朝被稱為北漢或前趙。
劉淵的兒子和繼承者劉聰(公元310~318年在位),是中國的阿提拉。公元311年,他的軍隊佔領了中國首都洛陽,焚燒了皇宮,拘禁了晉懷帝。隨後他又向西攻打長安,屠殺了長安城一半的居民(公元312年)。被俘的皇帝被送往平陽劉聰的住處,劉聰強迫他作斟酒的僕人,直到他被殺(公元311年)。中國的新皇帝,晉愍帝(公元312~316年在位)等到匈奴人走了之後才進駐長安。但是好景不長,公元316年,匈奴殺了個回馬槍,包圍了長安城。懦弱無能的晉愍帝只得投降。在平陽,再次上演了匈奴王迫使中國皇帝“在筵席上斟酒”的一幕,最後晉愍帝也沒有逃脫被殺的厄運(公元318年)。一名晉朝皇室成員放棄了保衛華北、抵抗蠻族職責,逃到了南京(當時稱為建鄴)。他憑藉長江天險的保護,建立了第二個晉朝,即南晉或東晉(公元317年)。這段故事與5世紀時羅馬帝國皇帝將西方行省留給日耳曼侵略者,自己卻逃至東方帝國非常相似。在將近300年(公元317~589年)的時間裡,南京代替了長安與洛陽,如同君土坦丁堡代替了羅馬與米蘭。
華北的征服者——匈奴人劉聰,當時成了赫赫有名的偉人。雖然他繼續居住在山西平陽,但卻是帝國古老的京都洛陽與長安的主人,統治著山西中部和南部、陝西(除漢水一帶)、河南北部(除了開封)、河北南部及山東北部。這個匈奴王國的領袖儘管還保持著蠻族的風俗,但是由於成長在中國的朝廷,受到了不少漢文化的薰陶。不過,另外還有一些蠻族人的遊牧群也紛紛進駐中國北部,其中有一個突厥部落,漢文譯名為拓跋,於公元260年定居於山西最北部,長城以北的地方。以後的數年間,這個部落移入長城南邊、山西北部的雁門(朔平)與代郡(幽州附近),即大同境內。直到公元310年,拓跋部落才定居下來。此外,鮮卑族蒙古人慕容氏,在今滿洲西南部的遼東與遼西建立了一個國家。
公元4世紀,遊牧部落之間不斷的紛爭導致了中國北部興起了許多突厥-蒙古國家。這與5世紀時歐洲的羅馬出現的那些非常不穩固的國家同出一轍。華北的匈奴征服者劉聰死於公元318年,他的繼承者僅僅能保住以長安為中心的國土的西北部。不過他有個副將叫石勒,征服慾望很強,在襄國(現在的河北南部順德境內)周圍開闢了一個自己的王國。公元329年,石勒推翻了劉聰王室(前趙或北漢),建立了一個新的匈奴王朝,名叫後趙(公元330~350年)。石勒建都於襄國南邊的鄴,即現在的彰德,將洛陽作為陪都。編年史家告訴我們,這個根本不認識中國字的匈奴人卻很喜歡研究中國古典文學,他對古典文學的興趣不亞於神學家和語言學家狄奧多託利。但遊牧的思想沒有產生他預想的後果,這體現在匈奴人的後代身上。石勒(公元333年在位)的第二個繼承人石虎(公元334~349年在位)是個粗暴的浪蕩公子,他的兒子想暗殺他,他便把兒子殺死了。他的兒子是一個十足的妖怪,這個韃靼人中的“藍鬍子”,把自己幾個最美麗的妃子烤熟了之後,端上了飯桌。當這些蠻族第一次與文明接觸的時候,會因被感化而發生很大的變化,石虎便是佛教的熱情擁戴者之一。就領土而言,匈奴王曾長期以河南北部的彰德為首都,統治著陝西(除漢中屬於中國南朝外)、山西(除大同屬於拓跋氏外)、河北、山東、河南以及被淮河灌溉的江蘇與安徽北部。
這個地域廣大的匈奴王國的崩潰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