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碰瓷,表情姿勢難看也無所謂,總之不想現在去見李世民,肯定沒好事。
猶豫片刻,李素終究不敢,沒錯,慫了。
他很怕被常塗看穿自己浮誇的演技,然後李世民下旨欽定李素陪葬皇陵……
轉過身,李素笑得很僵硬。
“陛下……剛才不是睡著了嗎?”
常塗淡淡地道:“諸位將軍剛出帳,陛下又醒了,醒來第一句話便是召見李縣公。”
李素揉了揉鼻子,認命地再次走進帥帳。
帥帳內瀰漫著淡淡的檀香味,一隻鎏金鏤空薰香球掛在李世民的床榻邊,一絲絲青煙嫋嫋扶搖而上。
李世民的神情仍然很睏倦,臉色比剛才更蒼白了幾分,看著李素進來,李世民朝他笑了一下。
李素急忙行禮。
李世民虛弱地擺擺手:“自己坐過來,離朕近一點,朕沒力氣,語聲太輕,怕你聽不清楚。”
李素跪坐在李世民面前,心中沒來由的一酸。
曾經縱橫天下的天可汗,如今卻像一個遲暮彌留的老人,從他身上再也尋不出一絲英雄豪傑的模樣,歲月如刀,縱是英雄蓋世,終究躲不開這一刀。
第九百零八章 意外選擇
帥帳內的光線很暗,桌案燭臺的昏暗燈火襯映著李世民那張瞬間蒼老的臉龐,像油盡燈枯的彌留畫面。
李世民氣息既弱又急,半躺在床榻上,似乎連睜眼的力氣都沒有了,只是半闔著眼,有氣無力地喘息著。
李素跪坐在他面前,心情複雜。
一方面他很痛恨李世民剛愎自負的性格,導致這場東征數萬將士無謂的傷亡,另一方面,他又很同情這位帝王,晚年昏聵糊塗,半生英名一朝盡喪,此時此刻的李世民,再也不復見當初神采飛揚的帝王模樣,他只是個普通的病人,靜靜地躺在床榻上,無奈地流瀉著身體的氣血。
“陛下勿憂,我王師小敗而已,假以時日,必能報今日之仇,陛下當保重龍體,勝敗乃兵家常事……”李素違心地說著安慰話。
李世民忽然打斷了他:“今日進朕的帥帳安慰朕者,皆說‘勝敗乃兵家常事’,這句話朕實在是聽得厭煩了,子正若除了安慰話沒別的話好說,不如閉嘴。”
李素嘴角一撇,嘆了口氣。
李世民扭頭看著他,嘆道:“事實證明,子正的話是對的,是朕錯了,朕這些年被朝臣的逢迎和蠻夷的讚頌衝昏了頭腦,漸漸變得狂妄自大,以為能夠橫掃天下,寰宇之內再無敵手,所以才有今日之敗,今日之惡果,便是東征之初種下的惡因,只是……朕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了,諸般過錯皆是朕一人所犯,罪於朕一人便好,數萬關中兒郎何辜……”
“陛下節哀,至少咱們儲存了大部分實力,眼下還有二十餘萬主力,他們能活著回到長安,便是陛下的功德,至於逝去的,陛下多加撫卹便是。”
李世民流淚道:“朕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好皇帝,貞觀初年,朕勵精圖治,納諫如流,那時的朕,就連最挑剔的魏徵偶爾也會忍不住誇朕幾句,若時光倒回十年以前,朕可以拍著胸脯說,朕確實是個好皇帝,這句話朕說得理直氣壯,可是後來觀音婢早逝,許多功臣去世,最後魏徵也去世,朕身邊的親人和袍澤越來越少,而朝堂卻越來越複雜,朕不得不慎重分辨臣子進諫的每一句話,思考他們說這些話背後是不是有什麼目的,是不是值得朕採納……”
扭頭看了李素一眼,李世民輕聲道:“子正被封官賜爵之後,每次闖禍總有朝官在金殿參劾你,那些人一臉大義凜然,參你的罪狀條條款款令人觸目驚心,其中有真實的,也有故意捏造的,他們參你的目的便是要朕處死你,子正入朝堂多年,經歷了許多參劾,想必深有體會,那些參劾你的奏疏並不多,可朕必須在這些參你的奏疏中馬上分辨出真假,思考他們的目的,為何要置你於死地,他們的背後是什麼人,這還只是因你一人之諫,子正想想,大唐天下州府何其多,朕每天要面對的真假奏疏堆積如山,寫這些奏疏的人有的確實是心憂天下,有的卻是別有用心,朕必須一一分辨清楚,怎麼可能真正做到有諫必納?太善於納諫的皇帝果真便是好皇帝麼?”
李素怔忪片刻,終於聽懂了李世民的意思。
他這是委婉地向自己解釋為何沒有納自己的諫言,因為皇帝必須有主見,皇帝不可能是軟耳根子,因為朝堂形勢太複雜,臣子人心也複雜,大唐的君臣看似一團和氣融洽,可事實上李世民不可能信任所有的臣子,越是英明的帝王,疑心病越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