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碰硬,十萬兵馬不是小數,決定著高句麗一國的國運氣數,小人若是高惠真,定然選擇迂迴而攻,或設下埋伏,或出奇兵繞遠而圍,或依託高山峻嶺之地利據險而守,節節抗擊,擇機而反攻……總之,正面迎敵是最愚蠢的法子。”
李素嘆了口氣,道:“仁貴不愧是將才,不錯,我聽說高句麗南部耨薩高惠真是彼國之中善戰之帥,其人英武驍悍,有勇有謀,自幼熟讀我中原漢書兵法,頗諳用兵之道,非尋常愚鈍主帥可比,陛下派牛大將軍正面迎擊,恐已心存輕視之念,我擔心牛大將軍會吃虧啊……”
李素一邊說,一邊特意朝一旁的高素慧瞥了一眼,當說到高惠真的名字時,卻發覺高素慧仍面無表情,目光不曾泛起一絲漣漪,她的反應令李素有些失望,原本覺得**不離十的猜測,此刻不由有些動搖了。
難道這女子與高惠真並無關係?那麼,莫非與北部耨薩高延壽有關?
一旁的薛仁貴卻急了,道:“公爺的擔心不無道理,趁牛大將軍尚未點兵拔營,您為何不趕緊去向陛下進諫?”
李素苦笑:“你覺得如今陛下聽得進我的話嗎?”
薛仁貴一滯,然後長嘆一口氣,神情悲苦地沉默了。
李素騎在馬上,隨著馬兒邁步的節奏上下顛簸,神情憂慮地望向前方。
當功利心戰勝了理智時,或許仍有成功的可能,但,敗率也大大提高,冷眼旁觀者清楚,李世民如今是在刀尖上起舞,結局是勝是敗,誰也說不清,但是因為他的剛愎自用,三十萬唐軍已陷入了一場說不清道不明的危機裡。
*******************************************************
李績已點齊了兵馬攻打遼東城。
自古以來的攻城大抵都是強攻,古代的城池都是用磚牆圍成一個不規則的圓形,想要攻下來,唯一的辦法就是強攻。
當然,也有一些取巧的辦法,比如挖地道,招降,騙城門,火攻等等,方式很多,但成功率很低,只有實打實的用攻城車和雲梯強攻才是最快速最有效的。
李績用的法子也是強攻,臨行前便下了軍令,十萬將士每人攜帶一包泥土,到了遼東城下後,選定東面城牆為主攻方向,用圍三闕一之法,將士們將各自攜帶的泥土扔進城門吊橋前的護城河溝裡,十萬將士每人一包土,很快將遼東城的護城河攔腰截斷,泥土夯實之後,遼東城東面變成了一片寬闊平坦的泥地,最後李績下令架起雲梯,支起拋石車,首先是十輪箭雨漫天拋射,然後便是將士們扛著雲梯,梯子前端的扒爪深深扎進磚牆內,最後將士們揮舞著刀槍開始攀梯而上,與守城的敵軍展開殊死廝殺。
自古攻城之法大抵如是,無甚出奇,李績用兵絕少犯險,常以穩健著稱,攻城亦是如此,攻打遼東城一戰從頭到尾打得穩穩當當,每一個步驟都是有理有據,如果唐朝有教科書的話,這次攻城無疑能成為教科書中默守陳規的經典案例。
李績率軍攻城之時,李世民的中軍大營內,牛進達已奉旨點齊十萬兵馬,正待出營,繞過戰火漫天的遼東城,翻越遼東城外的牛首山,正面迎擊高句麗援軍高惠真所部。
刀劍出鞘,戰馬齊嘶,齊齊嶄嶄的將士們披掛執戈,威風凜凜地列隊從大營轅門而出。
牛進達神情漠然冷峻,騎在馬上看著將士們戰意昂揚地邁步經過自己身邊,他的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迷茫之色。
從渡遼河之戰開始,一直到現在的迎擊高麗援軍,這場滅國之戰打得可謂順風順水,高歌猛進,可是牛進達卻隱隱感到有些不安,這種不安究竟從何而來,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可是,偏偏卻無法說服自己拋掉這種不合時宜的不安感。
出營的將士已走了一半,十萬大軍不是小數目,光是看著他們一個個走出營門大抵便需要不少時間,牛進達很有耐心地騎在馬上,一邊看著將士們,一邊在思索自己內心深處那種不安感覺的來源。
身後一陣輕碎的馬蹄聲打亂了他的思緒,牛進達回頭,卻見李素騎在馬上,靜靜地看著他。
牛進達終於露出一絲笑意,朝他招招手。
“子正來送老夫?”
李素笑道:“是,剛從陛下的中軍大營趕來,小子這裡恭祝牛伯伯旗開得勝,凱旋而歸。”
牛進達哈哈一笑:“承你吉言了,若真能得勝而歸,你私藏的烈酒分老夫一囊,情當是慶功了。”
李素笑著應是,然後抬頭看著面前列隊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