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搜尋尋找出來,童年時期你都有哪些思想觀念。同你的親戚們交談,看看以前都是怎樣一回事,這些親戚有父母、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叔叔嬸嬸、爺爺奶奶等,當然還有自己的朋友。小時候的思想觀念有哪些至今還在影響你的生活規範?
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確定哪個思想觀念還在起作用。這個是不難做到的,我們可以找找看,有哪些情況會一再反覆地出現,然後再找出它們的共性。最後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這種情形是可以改變的!
一個人能夠意識到一件事的存在,並不表明他就想要影響這件事。必須再進一步行動才能確定,這個人是否真正想要改變事物。
首先你必須清醒地認識自己的個人行為,然後在此基礎上決定,你是不是想有針對性地進行改變。
找尋出來,有哪些期待值在左右你的行為,這其中也包括沒有意識到的期待值!
人的期待值在發生影響發生作用的過程中,在引導人的行為過程中,並不取決於行為人是否意識到了這個期待值的存在,是否有意想要這麼做。
找尋出來,你對其他人有什麼期待值,你能滿足其他人的哪些期待值。
對在兒童時期接受的不良影響認識得越深刻,就越容易發現潛藏的對自己和對他人的期待值。由自己的生活經歷造成的期待值也同樣如此。在這個方面我們要注意的是,有些話語能把人的期待值不由自主地引導到某一個特定的方向,這類話語很有可能就是構成預感自行實現的重要線索。有的時候,一個人的長相就可能會引發出其他人的期待觀念,例如,儘管我們根本不認識一個人,但是就因為她和以前的一個女友長得很像,所以我們就認為這個人挺可親的。這就是說,如果我們期待著一個人是可親的,那麼我們就會對他抱以熱情,並立即發現出他身上可愛的一面。
人的期待值常常是和某些特定的長相聯絡在一起的。例如戴眼鏡的人在常人眼裡是有學問的,勤奮的,缺乏幽默的;金髮女郎常被看作是性感的;一個人如果衣著講究,別人就會以為他有學問;一個人的長相如果能引起好感,那麼別人就會認為他是聰明的;甲某和乙某長相相似,別人就會把乙某的性格特徵轉移到甲某身上去。很多人都會頑固地堅持這種以往形成的固定概念,因此要想改變這種偏見是很困難的。
既然這就是我,那我就這樣了
每個人對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對自己在社會上的吸引力都有一些相當頑固的看法。這種對自己的看法形成於兒童時期,滋長於童年時期的土壤,在生命的發展中逐漸形成定勢。在以後的生命長河中,人們一直會以這種自我價值觀為原則生活。在自己的各種生活經歷中,人一般只會汲取符合自己生活觀念的東西,其他的東西則被過濾掉了。於是預感自行實現不斷得到加強。
因此如果一個女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單獨度假,就有可能引發並發現,她甚至不敢一個人外出旅行。
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的空間思維能力不行,他學習建築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抑止;一個人覺得自己一向行動緩慢,他的內心中就不可能萌發學習滑雪的願望;一個人覺得自己非常膽怯,他就很難高傲起來;覺得自己很無聊的人,一般就沒有興致去找別人攀談;一個人看不起自己,就不大容易覺察出別人對自己的尊重,或者他會把別人的尊重看成是對自我消極評價的印證。
你能設想自己找一個週末單獨出去郊遊,或者獨自一人外出旅行嗎?
你能設想去學滑雪訓練操嗎?
你能設想單獨去上交際舞初學者培訓班嗎?
海倫在一家女性用品商店當營業員。星期六,她非常不情願地獨自一人堅守櫃檯,她站了整整一天,老闆娘對她表揚了一番。海倫對此的評價卻是:“她從來就沒有信任過我,這哪裡是什麼表揚,還不是因為我,她覺得輕鬆了。”
一個從不相信自己的人,常常會把自己取得的成就歸功於其他外在因素。英格博格給自己的廚房設計了一個方案,而且還畫了圖。廚房設計專家見了她的設計大為驚訝,她自己卻不以為然地說道:“這沒有什麼了不起,各類廚房廣告書上都有很多範例,至於畫圖嘛,那是我從父親那兒學來的。”
預感自行實現(5)
一個人如果把成功歸功於外在因素,而把失敗歸咎於自己,這表明他對自身價值的評價是消極的。這種人即便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去認真學習,艱苦工作,他們仍然不把自己的成功看成是自我價值的實現,他們會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