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小精靈”這三個字,你的眼前就會浮現一個纖柔、虛無縹緲的形象。 單單一個詞就能起到激勵人的作用。最受學生喜歡的老師將女孩子分成溫柔的和野性的,而他賞識野性的女孩子。這樣一來,他就喚醒了女孩子的野性情結,幾乎所有的人都想做個野性的女孩子。“野性”意味著勇敢、精力充沛、令人刮目相看,這是一種令人陶醉的感覺。只有在野性的女孩子跑步奔上山頭後,那些想具有野性的女孩子才會著了魔似的跑步上山。 一個詞或一個概念就能激勵我們。“我會毫不隱瞞地把我想的全告訴你!”這句話就很能激勵我們行動起來。 一般而言,準則是逐漸形成的,但有時聽到別人突然講了一句什麼,你馬上就會意識到, 這句話很能調動積極性,可以用作準則。有一點很重要:行為準則必須以肯定的方式進行表述,“不”這個字會使它們的意思打折扣。“我不想輸”是一種缺乏力度的表達方式。儘管我們的本意可能不是這樣,但是我們在使用這種表達方式時,出發點是和“輸”聯絡在一起的。“我要贏”,這才是一種強烈的表達方式。 “我不需要為我的想法辯護。”是個糟糕的句子,它的影響是消極的。它沒有指出方向,最多隻是間接地表明瞭要求得到什麼的態度。“我有權堅持自己的主張。”這個句子要有力得多,也好得多。
用你的準則做個試驗。寫下有力的句子,列出重要的資訊,把字寫得很大,並在重要的
概念下面畫線。如果你喜歡,也可以塗上鮮豔的顏色。如果你已經擬訂出了幾條準則,
你就可以每天或每個星期特別認真地記住一條準則,儘可能多地反覆使用這個句子。
我們總是在思考
不管局面有多麼棘手,我們也要進行自身的內心對白。一個優秀女騎師的馬失控了,當時的情況她記得非常清楚,她當時想:“我現在完全可以害怕,但是這樣我肯定會從馬上摔下來。但是我要讓這匹野馬看看到底誰是主人。要害怕以後再去害怕,現在我得行動了!”她使出全身的力氣勒住馬,馬在韁繩的牽引下轉了個大彎,終於平靜下來。 一個勇敢的女士描述了另一幅危險的場景:一條狗惱怒地狂吠著跳過籬笆,她十分害怕。就在要逃跑的剎那間她決定:狗跑得更快,逃跑是沒用的。於是她轉過身 ,對著狗高聲喊叫,並朝著它跑去。那隻狗害怕了,轉回頭重新跳回籬笆裡。 在前面的篇幅中我們曾經做過一些想象練習,即便有真的例項,多半也沒有什麼危險性,透過這些練習所產生的念頭從原則上來講,同在危急關頭閃現在我們腦海裡的念頭是相同的。
因此,不畏懼的思想和行動是可以訓練出來的。訓練的時候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表面
看上去不重要的場面,這樣要容易一些,如果是做想象練習,那就更容易了。透過這種訓練,你可以獲得勇敢行動的條件反射能力。無所畏懼不是天生的,它是在許多日常生活的情形下訓練出來的,是一步步學會的!
從小事做起
誰都想能給老闆一個機敏的、充滿自信的回答,但誰也不是天生就善於應對。那些一向順從的人也不可能突然就會機智地回答上司的問題。如果你敢於用挖苦的話語對待自己的女友,用嘲諷的語氣對待笨拙的女出納,用尖刻的嘲笑捉弄懶懶散散的同事,那麼你就可以從中積累經驗,為在老闆面前張開自己放肆的、能說會道的嘴做好準備。 利用每一次機會,一有機會就訓練自己。
終究要說“不”!
吉塔的同事要和區域市場負責人進行一次重要的會談 ,但他卻要吉塔為他準備書面材料。她需要收集資料,完成統計表。工作開始後她才明白這是怎樣的一項工作。但這個時候她已經無法撒手了:“我現在不能丟下他不管。既然開了頭,那就只好收尾了。他全指望我了。” 為了給同事幫這個忙,吉塔自己沒能如期完成下個季度的計劃草案,為此受到了總部的批評,吉塔感到非常的煩惱。 有一家保險公司每到週五的下午都要把一週的資料儲存起來。整個儲存過程大約要持續兩個小時,女職員必須在儲存過程全部結束後關上計算機,然後才能回家。本來應該每位女同事輪流做這項大家都不情願做的工作,但是吉塔是個好說話的人,只要有人請求她留下來,她從不會說“不”。
慷慨大方當然是優良品德,但要適度,更不能像上述例子那樣做得太過分。如果你始終幫助別人,而自己卻很少得到他人的支援,或者當你為他人耗盡自己的精力時,你可以試著這樣改變自己: 別人找你幫忙,而你覺得馬上拒絕挺為難的,你可以為自己贏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