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藝術市場已很成熟的歐美和日本,真正的藝術家還是需要清醒地面對藝術和背對市場。如果天天張望別人又揪心自己的價,天天“功夫在詩外”,可能在市場上會取得一些“成功”和實惠,但付出的代價一定是對藝術理想的徹底放棄。
城市個性的消失
城市是一種生命。生命最重要的個體價值就是個性。城市的個性就像人的個性一樣,既是與生俱來的,是一種天性;又是漫長曆史中形成的,是一種命運的塑造呈現。
它與生俱來的一面,與所處大自然的環境密切相關。諸如山川、地勢、風物與氣候,在城市生成的過程中不斷地與這些大自然的精靈神交,無不帶著這一方水土獨有的氣質。至於它歷史形成的一面,便是它各自的歷使然。吉凶禍福都是它個性的成因。故此,一個城市,一種命運,一種個性,絕不相同。
從文化學看,這種個性就是文化,城市的最重要和最有價值的文化。在深層,它表現在這個城市獨自的生活方式、習俗、方言、藝術,乃至集體性格中;在表層,一望而知,就在城市的形態格局與建築中。由於人們建城與建屋時,必然把自己的審美加進去,所以每個城市都有獨自的城市美。它是城市個性最明顯的部分。如果你的城市與我的城市一樣,自然毫無魅力可言。可惜,現在說這些話為時已晚,中國千姿百態的城市看上去,已沒有個性美了。
造成這種狀況,不單單是物件徵著城市個性的歷史遺存的滅絕性的破壞,還有一半的因是新建築的失敗。
如今堆積在城市的建築,大多平庸單調,沒有想象力和創造性,沒有內,而且全都似曾相識,彼此雷同。城市間雷同的本身,就表明它們的個性都已喪失。
應該說,當代中國城市革命性的突變是根本緣故。城市的發展是線性的,不斷地積累與完善。但當今中國城市是從“*”一步跨入改革,從封閉跳進開放,從百年不改一磚一瓦縱入天覆地的“城市改造”。一個城市一年間要蓋百萬平米以上的新樓新屋,這是世界城市史都絕無僅有的奇蹟。在這個突變中最大的失誤是沒有人去思考怎樣把握住城市的個性,損失的自然也是城市的個性。
建築師們的工作是應急式的,來不及去尋找創造性的靈感以及細心推敲。最快捷又妥帖的方式是“拿來主義”。從其他國家或其他城市選擇現成的樓型,搬過來,最多在電腦上做些加工??這樣,城市間的面孔自然就愈來愈相像了。
比上述根由更深刻的來自於城市的商業化。這也是全球化和市場化所要做到的。城市的土地和建築都轉化為商品。在商家眼中,建築的形態是“賣相”如何。作為商品的建築必需符合市場規律。凡是能吸引買主的就是最好的。於是被各種誘惑的字眼包裝起來的舶來品,都成為城市的建築市場亮點。諸如羅馬花園、美國小鎮、德國莊園,以及英國郡義大利堡北歐村莊等等。哪個新鮮、時髦、聞如未聞、吊得起買主的胃口,哪個就能進入售房排行榜。商業成功的要訣是出奇制勝。這樣,中國城市的文化不僅失去個性與文脈,而且已然亂作一團。我在山東一座古城看到,幾乎近兩年臨街的建築全是巴洛克式的,並且是簡易的、粗陋的、照貓虎的。一方面,這些開發商文化水平相當有限,但他們是甲方,建築的樣式由他們的好惡決定;一方面是建築師們投其所好,而且如此東搬西挪,省事省力,又好賺到銀子。被剷除和抹掉了歷史記憶與文化個性的城市,便被這樣雜亂而低俗的建築商品替代了。我想,最多十年,城市已沒有空餘的土地,也沒有可拆除的歷史街區,這樣大同小異的在霓虹閃爍中的水泥é林,至少要在城市中存活半個世紀。等到我們的後代醒悟過來,怎樣才能找回自己的個性?
最可怕的是,我們至今沒有覺悟,沒有把城市的個性當做城市生命的根本,還在隨心所欲地改造城市。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文化遺產日的意義(1)
很榮幸能和諸位部長談談我國文化遺產面臨的問題。這是在我國首次文化遺產日裡必需要面對的話題,也是關切當代中國社會不能繞開的帶著壓力的話題。我先從設立遺產日的背景說起:
一、人類的遺產觀是怎樣形成的?
遺產是個古老的詞彙。它的始概念是先輩留下的財產。在這種傳統的遺產觀中,遺產只是一種私有的物質財富。
進入十九世紀中期以來,遺產的內悄悄發生了變化。
開始有人把祖先留下的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公共財物視作遺產。這是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