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部分

西捧出來。二十世紀*十年代中國古玩市場呈現出千載難逢的景象,千千萬萬古老器物鋪天蓋地,見所未見聞所未聞者時時闖進眼簾,文化資源之雄厚匪夷所思。在這買賣之間巨大的物流中,一批新一代的藏家被養育出來。他們有的是帶著較深厚的學識在市場中徜徉,好似有備而來;有的並沒有多少知識,全憑興趣,隻身陷入這博大而無涯的文化迷宮。有的本愛好收藏,碰到天大的良機;有的只是從事古物買賣,在磕磕碰碰的實踐中煉就一雙鑑別真偽的眼睛。切莫小瞧了這些在古物買賣中歷練出來的能人,他們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吃過虧而記得牢,其中有些人悟性極好。他們甚至比公家博物館的研究人員高明得多。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至今已二十年,新一代的藏家漸成氣候。中國當代社會濟高度發展,給他們以有力的資金支援,再加對收藏如痴如狂的熱愛,一些藏家的成績極為可觀,甚至令人震驚。從小不及寸而無限美妙的擦擦到巨大的民居宅院;從不意去注目的泥巴捏成的磨喝樂到精美昂貴的古瓷古陶;從剛剛從生活μ出的鞋拔、帽筒、年、盆架、豎鍾、菸袋、硯臺、油燈、尺子、梳妝盒、夾擷布到各個民族正在丟棄的令人眼花繚亂的服飾,全都進入收藏。收藏的概念早由古代的“文物收藏”進入現代人的“文化收藏”。

這些年我在各地搶救民間文化,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景:在一些古老的村落、街區或當地百姓的家中,已看不到任何歷史遺存,但是在一些收藏家家中卻驚奇地看到那些消匿的文化被收容起來,並且濃郁地聚集著。正是由於這些新一代的藏家起步較早,致力儲存,才使滿山的溪水沒有流瀉一空,而是亮晃晃注入一個個碧樹環抱中寧靜的水塘裡。

應該說,當代民間的收藏特別是專項的收藏,特別令人關注。藏家往往十數年如一日,傾盡精力與財力,使其藏品無論從規模與數量,還是品類的齊全上,特別是一些奇品、異品、孤品,都是前所未見。其中歷史、文化、研究、審美等方面,價值極高。但由於這都是私家秘藏,人們很難了解他們所達到的境界與高度。

於是,我想到給新一代收藏家編一套叢書。本叢書為圖典式的多人集,每一集都是一家之藏,全面呈現各自關注的一方罕見的文化天地。本書的規範是:每集精選藏品二百種,製成圖片,依時代先後為次序,重要的藏品加以短注。為表達各位藏家的收藏價值,特邀請相關專家撰文,論證歷史,述其精要,放在圖頁之前;為使讀者瞭解每一位藏家及其藏品的種種資訊,還請藏家自己著文,抒寫心得,講述歷,表達己見,附之書尾。這樣便可充分展現新一代藏家二十年中辛苦及得來的精華。

這是一套新一代藏家之藏品的整合。這套叢書沒有集數的限制,這就給我的民間文化的搶救工作附加一項工作日後只要發現一位非同尋常的藏家,藏品驚世絕倫,便將其收入叢書之中。我想,當這套叢書形成規模之後,一套收藏史上劃時代的圖典便出現了。它的意義一定遠遠超出收藏的本身,它精神文化的價值一定超出藏品的物質價值。

(《新藏家叢書》序)

沉默的脊樑

人身上最承重的是脊樑,但脊樑隱藏在後背裡看不見。它終日堅韌地彎成1狀,默默地承受著背上沉重的壓力。有時,在過重的負擔下脊骨會發出咯吱一響。可是隻要脊樑不斷,便會把任何超負荷的重量扛住。從來沒有一個人的脊樑是被壓斷的。

本圖集的人物全是這樣。它們是民族文化事業的脊樑。當全球化的颶風把我們的文化遺產吹得紛飛欲散之時,這些人毅然用身體頂上去。他們不在世人們關注的範圍內,故而既沒有面送上來的香噴噴的花束,也沒有頻頻的雪亮的曝光。他們遠離繁華鬧市,身在荒野或大山之間,孤立無援,形影相弔,財力微薄,卻傾盡個人之所有,十數年乃至數十年如一日,為民族搶救和守候住一份實實在在的燦爛的遺產。如果沒有他們,明日的中華文化版圖將會出現許多永無彌補的空白。

他們以舍我其的精神,把整個民族的文化使命放在自己背上。他們是用身體做圍欄,保護著我們的精神家園。這種行為有如文化的清教徒,所以他們不求聞達,含辛茹苦,堅韌不拔,默默勞作。然而,今天我們把他們推到社會的臺前,不只是為他們鳴冤叫屈,呼喚公平,而是張揚一種為思想而活著的活法,一種對文化的無上尊崇的感情,一種被淺薄的商業化打入冷宮的高貴的奉獻精神與使命感。

本圖集中這些當之無愧的文化守望者,有的與我早早相識,一直是我欽敬的朋友;也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