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旅行時得出的結論是,這些在她看來曾經像是陳腐的話,都變成了真理:儘管美國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它一直起著民主的燈塔的作用。
在善與惡的大決戰中(6)
她受過無數次演奏會的訓練,並擅長花樣滑冰,因此她無論在哪裡都會引起人們的注意。“我在80年代初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她已經具備了形成個人魅力的全部要素,”麥克福爾說,“她有這種素質。就像比爾·克林頓走進一間屋子時的那種魅力。”此外,她似乎願意並且能夠承擔大量的工作。在80年代中期,賴斯的一位研究生基倫·斯金納,對賴斯承擔了這麼多耗時的工作和責任感到吃驚。賴斯同時兼任著她那個系的研究生辦主任,斯坦福大學軍控專案的助理主任,還要講課和著書,同時她仍然在為母親新近過世而哀傷。
對於那些曾與她共事的同時代人來說,即便是在她職業生涯的這些最初階段裡,人們對她的前途毫不懷疑。曾經得到共和黨任命的政治學家弗朗西斯·福山,在80年代初結識了賴斯,他對一位同事說:“要知道,我們大家總有一天會在康迪手下工作的。”當賴斯來到華盛頓在里根政府的五角大樓任職的時候,這不過是外交關係委員會的一個為期一年的研究職務。但是所有的人都知道,那一年僅僅是第一步。
註釋
① 這段關於里根的計劃以及切尼和拉姆斯菲爾德在其中扮演了主角的描述,是由參與了這些秘密行動的三位知情者提供的。這些採訪的時間是2002年。
② Robert Scheer; With Enough Shovels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82); �234;250�251; Richard Halloran;“Pentagon Draws Up First Strategy for Fighting a Long Nuclear War;” New York Times; May 30; 1982;
③ Halloran; op。 cit。
④ Ted Gup;“The Ultimate Congressional Hideaway;” Washington Post Magazine; May 31; 1992;
⑤ 2002年12月17日對羅伯特·麥克法蘭的採訪。
⑥ 見1991年11月17日和19日CNN特別報道節目的整理稿。
⑦ Tim Weiner;“Pentagon Book for Doomsday to Be Closed;” New York Times; April 18; 1994;
⑧ 1983年3月8日裡根總統對福音教派全國聯合會發表的演講。
⑨ Condoleezza Rice;“The Soviet Alliance System;” 見Alexander Dallin and Condoleezza Rice;eds。; The Gorbachev Era (Stanford; CA: Stanford Alumni Association; 1986); 。
⑩ 2002年1月3日對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的採訪。
Dale Russakoff;〃Lessons of Might and Right: While Others Marched for Civil Rights;〃 Washington Post Magazine; September 9; 2001;
“From Not College Material to Stanford�s No。 2 Job;” New York Times; June 23; 1993;
Jay Nordlinger;“Star�in�Waiting: Meet George W。�s Foreign�Policy Czarina;” National Review; ; (August 30; 1999);
2002年2月14日對邁克爾·麥克福爾的採訪。
2002年2月14日對科伊特·布萊克的採訪。
Condoleezza Rice;“Small Steps; Giant 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