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等溝通轉變。”

看來,我們要重新學習了。

3.社會渴求現代人才(1)

我們精心培養出來的孩子,早晚有一天要走向社會。

在知識經濟社會里,人才是最需要和最珍貴的資源。當今世界,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全球各國、各個地區間的經濟聯絡和相互依存越來越密切,世界市場正在加速形成。因此,人才的爭奪也趨於全球化,全球都需要高素質的“現代人才”。

在這種人才爭奪全球化的推動下,教育作為開啟國門的鑰匙,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學校、家庭、社會作為教育的三大支柱,每天都在發生變化。這些變化,關係到孩子的成長,牽動著每個家庭。

我們精心培養出來的孩子,早晚有一天要走向社會。他們走向社會之時,首先要透過“人才市場”的挑選,所以,每位父母都不得不關注這個市場的“行情”。

當今,人才市場有三個變化特別引人注目。

一、由單向選擇變為雙向選擇

在計劃經濟下,沒有人才市場,大學畢業生由國家統一包分配。畢業生只要“一顆紅心,兩種準備”就可以了,只要“服從分配”就可以走上工作崗位。在單向選擇中,用人單位也只能是“愛你沒商量”,“厭你沒辦法”,不要也得要。作為畢業生,不想去也得去,否則要按“不服從分配”論處。

在市場經濟下,人才市場是雙向選擇。單位有權選擇大學畢業生,大學畢業生也有權選擇單位。學生從學校畢業,不是填寫畢業分配表就可以找到工作,而是要接受人才市場的嚴格挑選。

對畢業生來說,同樣有了擇業自由。願意去的單位,你可以自己去爭取,不願去的單位也沒有人勉強你一定要去,真可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這些變化,給畢業生、家長和社會都帶來了活力,同時也帶來了壓力。

二、從看重“硬體”到看重素質

我所在的單位在國際展覽中心附近,每逢那裡舉辦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人才交流會,就會出現塞車現象。我常常到交流會上參觀,用“人山人海”來形容交流會的盛況一點兒也不過分。

前幾年,招人單位看“硬體”的多,問的問題也大多是這樣的:“是本科嗎?”“是研究生嗎?”“有北京戶口嗎?”近年來,用人單位更注重應聘人員的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而大學畢業生更看重用人單位對自己價值的判斷。

北京一所學院在校內舉辦了人才招聘會,有近百家公司參加,也吸引來不少外校的學生。在人頭攢動的招聘會現場,一個應屆畢業生拿著自薦書高聲喊道:“我要到湘潭電機集團工作!”周圍的同學都把目光對準他,他沒有膽怯,又喊了兩聲。正當人們疑惑不解時,正在現場招聘的湘潭電機集團人事部負責人說:“好,就要你了!”隨後與這位同學簽訂了求職意向書。

這位人事部負責人說,他們這次招聘的是銷售人員,需要應聘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前來報名的大學生不少,但真正具有開拓精神的人並不多。從學生的推薦材料來看,符合他們招聘條件的有十幾個人,而敢於當眾大喊三聲的只有幾個。最後,他們就錄取了這幾個人。

他還說,這種招聘方式可能並不完善,卻是對前幾年招聘方式的一個反思。過去招人,過分看重學生的學歷和成績,有些成績優秀的學生在實際工作中並不出色,甚至能力欠缺。所以,現在招人,在學歷合格的條件下,更看重學生的實際能力。

社會上已經有很多人意識到了“分數不等於能力”這一道理。一位中學校長深有感觸,他說:“兩個學生來我校實習,一個是學習尖子,但管理能力差,他管的班亂哄哄的,學生根本不聽他的;而另一個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有創造性,很會管理,同學喜歡他,他管理的班很快成為優秀班集體。你說這兩個學生我要誰?當然要第二個。我要的是會教課的老師,而不是隻會考試的學生!”

三、從注重筆試到注重面試

憑著一張試卷可以進入大學,但憑著一張試卷就能進入工作崗位的時代已經過去。你要想得到你嚮往的職位,很重要的一關是透過面試。

在現在的人才市場上,用人單位越來越注重面試,甚至面試勝過筆試。這是我透過拜訪擇業的成功者得出的結論。

小音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理想是到某大銀行去工作。這家世界著名的銀行需要既有金融專業知識又有外語專長的人,而小音不懂金融,只懂英語;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