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新規則,是他25年來一直大力主張並身體力行的。
真正的韋爾奇法則,其實沒有《財富》總結的那麼文縐縐。韋爾奇8月寫完“讀者來信”,9月就去麻省理工學院為30名MBA學生開了一門8周的課《與韋爾奇對話》。該門課的唯一指定讀物——當然不是《財富》——是韋爾奇和太太合著的《贏》。
下面是他在課堂上傳授的一些內容,算是剛剛出爐的“韋爾奇新法則”。
一、不要愛上你的員工。如果你有16個員工,其中至少有兩個是傻蛋。
二、給年輕員工配一個導師是危險的,因為那個導師可能是傻蛋。
三、談判時,應該一開始就亮出你的底牌,這樣能解除對手武裝,能讓談判更快更順利地進行。
四、對於績效最差的那10%員工,不要試圖改善,要直接請他們離開。
韋爾奇也許不是魅力過人的老師,但肯定是勇氣過人的老師。
柳傳志大概玩不轉
質疑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事業部的人很多,其中之一是米爾頓·科特勒①(①米爾頓·科特勒 (Milton Kotler)是營銷專家,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的弟弟。)。他認為收購5年後聯想將只能使用Think Pad這個子品牌,而離開IBM後這個品牌將失去價值,因此聯想等於是花巨資租用了幾年IBM商標,非常吃虧。
其實,主要的問題不是交易的具體條款,而是跨國併購這種方式。聯想大概還沒有修煉好全球化的內功,更沒有修煉出可以全球化併購的內功。
問題之一是文化整合。
IBM在文化建設上下了不少苦功,相對聯想處於文化強勢。弱勢文化整合強勢文化,絕少成功的先例。柳傳志說:聯想和IBM兩個公司有相同的比如“以人為本”這樣的根文化,比較容易磨合。這話說得過於自信了。②(②柳傳志在2007年下半年接受採訪時承認文化整合是最大的挑戰:“團隊,尤其是管理層的文化的磨合是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這個任務不能很好地解決,企業(前景)很難講。”楊元慶也說:營業額、利潤和現金流都達到或者超過了併購前的預期,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