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甚至只有一名股長和一名職員,職員往往一邊幫股長處理私事,一邊還要工作,而股長卻什麼也不做。
在某些自治團體,從七級公務員晉升到六級,大概只需要四、五年的時間。一般來說,24歲被錄用的人,只要熬到了30歲,就可以只負責蓋章,舒舒服服地度過以後的工作時間。我是在26歲時升為七級公務員的,即使行政機關內人員過剩,但是隻需要捱過幾年時間,就足以讓我擁有‘區政府股長’這一‘韓國最舒適的職位’。
總而言之,希望行政自治部能夠將地方自治團體的六級公務員(股長)投入到實際業務中,負責處理激增的地方業務,利用這種方法來改變其充滿權威意識和惰性的行政態度。
在進行硬體改革之前,首先要實行軟體改革,使其成為行政組織改革的引擎。否則只進行結構方面的整改,改革將難以穩固長久。要知道,並非所有的公務員都反對組織改組和人員裁減,組織內部也有很多希望徹底進行改革的成員。
只有這樣,組織才能自主推進改革。行政改革的成敗取決於能否有效地克服與之相對立的阻力。因此,引進競爭機制對於改革而言至關重要。不然,透過縮短員工的退休年齡來順應組織改革的政策方針,即使達到了裁減人員的目的,組織也會失去活力。
韓國最舒適的職位……“區政府股長”(2)
在競爭中感覺自己能力有限的人,只有透過不懈的努力完善自我,才可以避免被淘汰的命運,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可以使人員精減的計劃更易實施。據說政府準備引進目標管理制、分數制等績效制度。我認為這樣的想法也許不夠客觀,因為該制度並非是根據韓國公務員的特點制定的,所以在應用上可能存在諸多弊端。很多發達國家在引進這些制度以後;結果也不了了之。
因此,若要對公務員實施全方位的考核;績效制度可以按計劃引進,同時;需要採取針對本國公務員特點的多樣化方法。另外;在公務員社會中,若想獲得比其他人更快的晉升機會;或是使上司欣賞你,或是調任重要部門;除此之外別無他法。所以我認為,在今後的升職問題上;至少應有10%的人必須經過公開考試之後予以晉升。雖然考試並不意味著考核的全部,但是;在升職時至少應該透過一次考試印證其業務水平。
我在剛做公務員時,早晚的閒餘時間都在學院中刻苦攻讀;藉以提高自我。不過,周圍的同事、朋友甚至是家人都問我‘公務員還需要學習嗎?’,表示不解。一位與我交好的老公務員向我提出忠告說‘與我一樣不犯大過、得過且過即可,太出風頭會遭到排擠的。’
另外,當我透過考試獲得為期六個月的海外研修機會時,與我關係親密的同事提醒我,如果去海外研修,回來後在升職問題上肯定會吃虧。為此,我考慮了很久。公務員社會給我一種與普通社會脫離的、象外星人社會一般的感覺。
所以,我抱著‘改革是打造有常識的社會’、‘改革是糾正錯誤行為的有利武器’的想法,再次寄希望於政府。但是,如果這次改革以失敗告終,為了未來更好的發展,我只能放棄這一工作。
當事務官是地方公務員一生的夢想,所以我希望在事務官的提升問題上,至少10%要進行公開競爭考試。因為在地方行政機關中,從七級升職開始就會受到團體負責人及行政幹部的影響,所以,倘若只實行審查制,難免出現紕漏,也許只有那些能言善辯、善於拉關係的人才有可能得到晉升機會。
為了那些默默無聞、力求上進、不屑賄賂上司的人能夠獲得一個公平的晉升機會,我認為應確定至少對10%的人實行公開競爭考試的制度。否則,須從外部調派50%以上的稽核人員,在升職候選人在場的情況下對其進行公開的稽核。
世界上不該存在終生不經過一次考試、安安穩穩混到退休的職業。憑藉以往的語文、數學、歷史等科目考試成為公務員後,卻不思進取,甚至不具備基本的行政或法制概念的人,怎能處理好公務?
行政自治部改革方針中提出的組織改組,其方向十分正確,希望可以儘快推進。說實話,早在五年前,公務員之間就流傳著裁減現有公務員總數的20%~30%也無妨的話題。特別是在大城市裡,“洞”這一層組織根本沒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這也是許多公務員的共同看法。而且,沒必要進行以5000名以下、10000名以下為限的階段性裁減,而要做到全面撤銷。如果分階段進行撤銷,將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另外,需要隨時掌握一線公務員的動態,時刻預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