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精力研究一些深層次的東西會更有意義。
其次,因為我是80後,我們這代人對社會轉型之痛感受最深,我們趕上了大學收費,趕上了大學生貶值,中國幾千年以來,都是結婚前父母為兒女準備好生活的一切,包含房子、生活用品、生產工具等,但是到了現在,這些對於我們的父輩來說,已經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比如他們在兒女結婚前連一套婚房都不能為子女提供。當然這些問題都是社會轉型造成的。我們這代人對社會感受比較深,我們才能提出自己的意見,發出自己的聲音,這也是我本書的目的之一。
我書的主題看似主題宏大,實際上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現在很多學者被人批評只管提出問題,而不管解決問題,我寫本書的目的很非常明確,那就是解決問題,解決中國最緊迫、最現實問題,我在書中,講歷史是為了更好的說明現實問題,講外國的經濟敗局,是為了更好的說明中國的問題,如果就問題而談問題,往往會解決不好,而只有跳出問題看問題,往往會得到非常滿意的答案。
古人云,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我是從經濟學研究轉向現實經濟問題研究的,我在寫作本書時也捨棄了不少的內容,因為那些只適合發表論文,而不適合寫在書裡面,從經濟學研究轉向現實經濟問題研究,不會感覺到難,反而會覺得會很容易,另外我們這代人趕上了網際網路時代,學習什麼東西都非常的方便,文章敘事雖然宏大,但我所寫的都是與我閱歷有關的,有把握的我寫,沒有把握的我不寫,在知識方面也是,我學過的我寫,沒有學過的我不寫,可以保證我的不會出錯或是少出錯。
我這是一本中國問題專著
記者:有人評價你的書對中國問題進行了跨學科、綜合性、系統性的研究,你認為這是不是此書與其他經濟著作最明顯的區別?(可談談你的學習經歷)
高連奎:是的,現在學科越分越細,這也導致了人們在看問題時可能越來越片面,但現實中的問題往往都是綜合性的,如果只是從某一學科的角度來進行解釋只能是盲人摸象,我讀書喜歡讀史書,比如西方經濟思想史,我讀了至少幾十遍,西方政治史我也做了非常多的研究,因此在知識方面我的積累是足夠的。
我這本書涉及到政治、經濟、社會、民生等多個方面,當然經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我認為準確的說,我這是一本中國問題專著,而非經濟學專著,這是根本上的不同。另外我用經濟學的思想來解決民生問題也是本書的特色,現在我們的經濟學者幾乎從來不談民生問題,這並不說明經濟學家就不應該關注民生,不關心民生的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是市場原教旨主義經濟學家。福利經濟學在西方經濟學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分支,而且也出現了非常多的大師級人物。關注民生也是經濟學家不可逃避的責任。而中國學者,對民生這樣一個重要問題的忽視甚至是漠視,則是對全社會最大的虧欠。
中國經濟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發展,但是普通民眾“養家餬口”卻越來越不易,而這些問題都需要用經濟手段加以解決,因此要談清楚中國問題,經濟學是最重要的。
我與那些專家不同,我有工科背景,大學時學習的是自動化專業,自動化專業很特殊,當你學完這個專業後就可以瞭解到世界工業革命的程序,另外我在備考研究生期間還系統了學習了西方政治思想史,大學畢業後長期在企業與行業商會工作 ,這些都為我寫作本書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比如書中關於政治與社會方面的內容則與我在政治學方面的學習有關,而關於經濟增長動力的問題,則與我的經濟學研究及我的工科學習背景有關,我書中提出的加強行業組織的行業管理職能,這與我在企業和商會的工作經歷有關係。
我這本書乍一看可能會覺得內容很散,但如果通讀下來,就會感覺到內容相互聯絡,渾然一體。
我是好的民族主義
記者:你在書中指出,“中華文明影響西方文明是歷史的主流,而西方文明對中華文明的反影響則是歷史的回流”,是不是有點民族主義傾向?(之前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爭論的《中國不高興》等書,受到的批評也主要源於此)
高連奎:我不認為這是民族主義傾向,因為我書中談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在世界學術界得到認可的研究結論,國外的教科書上也是這樣寫,只是這些研究散見於各個學科,而我只是首次將他們系統起來而已,我不能算是提出者,只能算是個集大成者。
啟蒙運動的思想來源是中國的儒家和中國的社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