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六章 微服天津衛

有的堤壩都換成石堤。

而在這河堤之上,相隔數里都有一個閘門,開出一條渠來。

于謙給朱祁鎮講解,這些支渠是用來淤田,當河水大漲,泥沙具下的時候,開渠引水,將這些包含泥沙的渾水,將這些溼地,或者是鹽鹼地,給沖洗淤積出來,可以耕種的田地,這些新開的田地,已經興建了不少村落,都是安置的流民。

去年河南省,就有旱災,朱祁鎮還記得免除百餘萬石糧稅。一般大災都是有流民產生,而河北大工,更是吸納了幾乎整個北方的流民。

朱祁鎮一路巡視衛河,見衛河之中,並沒有多少商船漁船。有的只是天津衛的船隻。

僅有的幾條民船可能都是安排的暗衛。

朱祁鎮聽了,說道:“何必為朕一人,而勞動百姓如此?”

于謙說道:“臣知道陛下愛民之心,但這是朝廷體制,恕臣不能從命。”

如果是別的人,于謙還能讓一步,但是衛河入海河道,在擴寬之後,成為一條重要的交通線了。

有大明海運的船隊,但也有很多都是海商。

海運船隊倒也罷了。畢竟是朝廷的人馬,但是這些海商,真正是亡命之途,讓于謙很是不爽。

這些海外野慣了的人,在天津城內,居然還敢一言不發拔刀相向,這也罷了,很多人火併起來,連火銃都能用上。

這讓于謙如何能忍受。

直接派兵圍剿,大殺特殺一番,才讓這些名為海商,實際上多半在海上做沒本錢買賣的。知道這天津是朝廷的地盤,一個個老老實實的。

其實這幾年之間,凡是開海各地的地方官,無不抱怨。甚至有人上奏朝廷,請重新禁海。

就是被開海弄得,地方治安非常不好。

這些海外商人,適應的是海外無法無天,一言不合就是火併的規則。而各地方官卻是官場習性,讓他們彼此之間做有效的溝通,根本不大可能。

所以,對這些地方官來誰,最好的辦法是海禁,一了百了。

海關銀是直接解戶部,不流入地方一兩,就連於謙也知道,海關銀在治水經費之中,佔據了不少的份額。

但是依舊不願意天津海關就放在天津城內。最少不想他好容易在巡撫衙門睡一覺,外面一陣喧譁,隔著兩條街的地方,有人在火併。

朱祁鎮也沒有一直在河堤上,行進十幾裡之後,上了船。于謙引朱祁鎮一路到了衛河出海口,也就是大沽口。

于謙重點就給朱祁鎮介紹兩個港口,分別是在大沽口,與北塘這兩個港口。

一個是衛河出海口,一個是潮白河出海口。

朱祁鎮還過去看看了。北塘距離比較遠,就沒有去了。而天也黑了,朱祁鎮就留宿大沽口。

大沽口之前是隸屬天津衛的。

畢竟在永樂十三年,才罷海運,在此之前,大沽一直是海運要地,更是要防禦海盜。

只是在朱祁鎮恢復海運,並開海之後,這裡的發展最為迅速。

本來荒無人煙的海岸,幾乎在一夜之間拔地而起,從一個百戶所,變成了一個人口數千大鎮。

而且這種變化,根本沒有到達終點。

運河造就了整個大明最繁華的地方,可以猜想大明後期決計不能停運河的。

因為數以百萬計的人靠運河吃飯,大明最富裕的十幾個城市,都是靠運河吃飯,這樣大格局變動,大明後期中樞,根本不可能無視這些地方的利益。

運河如此,海運也同樣如此。

作為大明海運的出發地,也就是南直隸鎮海衛。因為上游的河道都還沒有淤積,所以還用不到黃浦江。

南直隸鎮海衛,是由王禎管轄,今年年初人數高達近萬人,兵力也有倆千。

朱英管轄的南直隸兵力高達一萬五千人,戰船三百艘,戰力在東南無人可及,東南大半軍權都給了朱英,所以朱祁鎮早就封朱英為福建都指揮使,剛剛敕封時候,把朝中各位大人都嚇了一跳,怎麼突然這麼多人和船,所以內閣安排有了掣肘,朝廷安排王英做福建承宣布政使司。

王英,永樂二年進士,江西人士,永樂二十年曾隨太宗北征,現在是朝中宿儒,才華出眾朝廷內閣需要一個“自己人”的看著點,皇帝這個寵臣。

不過六十多歲的王英,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不該插手的絕不碰,過幾年就告老了,才不會惹朱祁鎮這個新帝不快,而且東南這些土著怎麼會聽他的話,這才是朱祁鎮不把王英踢出去的原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