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而孫權則違背了雙方訂好的遊戲規則。

總體來講,諸葛亮雖然對關羽之死負有一定的間接責任,但他卻不可能借刀殺關羽。因為諸葛亮根本預料不到孫權要投降曹操。連劉備派去東吳的使者馬良都被孫權欺騙了,更何況諸葛亮這個正專心於內政的人呢?

朱子彥教授還指出:劉備、諸葛亮有足足一個月的時間去救援關羽。他的依據如下:關羽被擒殺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而“漢中王劉備所置宜都太守樊友”棄城而逃,奔回成都則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樊友定將荊州失守的訊息彙報給了劉備、諸葛亮。

朱教授的依據其實未必能夠成立。十一月到十二月,難道就一定是相距一個月嗎?假如是十一月底到十二月初,其間相距也就幾天而已。所以朱教授的推論是不嚴謹的。

朱子彥教授在論及諸葛亮借刀殺人之“動機”時指出:赤壁之戰,諸葛亮建立奇功,引起了關羽嫉妒;由於諸葛亮顧慮其與主公“恩若兄弟”的特殊關係,加之自己投奔劉備的時間要比關羽晚得多,官職也比關羽低,故不得不虛與委蛇,巧為周旋。諸葛亮考慮的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等待時機除去關羽。

諸葛亮對關羽採用“虛與委蛇,巧為周旋”的策略,這的確不假,但若說關羽嫉妒諸葛亮,那就純屬無稽之談了。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並沒有立下“奇功”,而且戰後他所得到的封賞也要遠遠低於關羽。所以,關羽根本沒有必要嫉妒諸葛亮。關羽之所以寫信問諸葛亮:馬超這個人水平怎麼樣?這說明在關羽眼裡,諸葛亮是非常公正的一個人。也就是說,關羽不僅不會嫉妒諸葛亮,而且還比較尊重諸葛亮。

第二十八篇 誰在將諸葛亮“妖魔化”化?(4)

總之,關羽作為一個鎮守一方的武將,暫時並不會對諸葛亮的升遷造成阻礙作用。諸葛亮真正的競爭對手不是關羽,而是法正。法正是劉備的“謀主”,也曾經對諸葛亮的“嚴刑峻法”提出過不同意見。但即便如此,諸葛亮也從沒有想過“除掉”法正,相反他卻曾一度縱容法正的“濫殺無辜”。

關羽和法正都是劉備的心腹,即使他們身犯嚴重錯誤,劉備也不會對他們怎樣。諸葛亮深知這一點,所以從不跟他們進行正面衝突。這也說明諸葛亮天性謹慎,從不做危險的事情。那麼,他又怎敢做出“借刀殺關羽”這樣危險的事情呢?

諸葛亮對關羽並無“陷害”之罪,但卻有“放縱”之過。由於諸葛亮從不指出關羽的缺點,致使關羽驕橫自大,結果上了吳人的當而丟掉了性命。從某種程度上講,諸葛亮“捧殺”了關羽,但這種“捧殺”是無心的,不是故意的。這也是劉備集團上上下下的共同錯誤。

附錄1:易中天讀不懂諸葛亮(1)

作者:劍歌

這世上能讀懂諸葛亮的人不多,因為諸葛亮是一個被“綁架”過無數次的歷史人物。最要命的是,歷代史學家都曾“綁架”過諸葛亮。他們留給我們的所謂諸葛亮的歷史,實際已經越來越遠離歷史真相了。

在諸葛亮研究領域,近來活躍著三位教授。他們分別是上海大學教授朱子彥先生,陝西師範大學退休教授胡覺照先生,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先生。在我看來,這三位教授先生都沒有讀懂諸葛亮,而且他們還繼續“綁架”著諸葛亮,也繼續誤導著欲求真相的讀者們。

對於朱子彥、胡覺照兩位先生,我將另外撰文進行批判。這裡先簡單說一下,對於兩位先生勇於突破的精神,我持欽佩態度。但對於他們有失嚴謹的論證方法,我卻感到非常不屑。朱教授說“諸葛亮借刀殺人害死關羽”,胡覺照說“諸葛亮想做皇帝”,那都是乍一聽頗有新意,但卻是根本經不起進一步推敲的。

在這裡,我要集中來批判一下易中天先生。儘管易先生看了很多歷史典籍書,也看了很多學術文章,但他卻沒有形成屬於自己的正確觀點,這是非常遺憾的。易先生在學術上沒有像前面兩位那樣做大膽突破,他基本上是把別人的觀點拿來,然後用評書化的語言說出來。所以,前人所犯的錯誤,基本上被易中天先生繼承下來了。

(一)易中天讀不懂《隆中對》

對於諸葛亮的《隆中對》(也有說《草廬對》的),劉備的評價只有一個字:“善!”。這個“善”字可以解釋成“不錯”,也可以解釋成“很好。”但易中天先生卻對這個“善”字做了文學性的誇張詮釋,他說諸葛亮在《隆中對》的一番話“說得劉備是醍醐灌頂,如夢方醒,豁然開朗。”這顯然不是一種嚴謹的治學態度。

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