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之功,一何微妙!千井齊甃,又何秘要!昔在顛、夭,有名無跡,孰若吾儕,良籌妙畫?臧文既沒,以言見稱,又未若子,言行並徵。夷吾反坫,樂毅不終,奚比於爾,明哲守衝。臨終受寄,讓過許由,負扆蒞事,民言不流。刑中於鄭,教美於魯,蜀民知恥,河、渭安堵。匪皋則伊,寧彼管、晏,豈徒聖宣,慷慨屢嘆!昔爾之隱,卜惟此宅,仁智所處,能無規廓。日居月諸,時殞其夕,誰能不歿,貴有遺格。惟子之勳,移風來世,詠歌餘典,懦夫將厲。遐哉邈矣,厥規卓矣,凡若吾子,難可究已。疇昔之乖,萬里殊塗;今我來思,覿爾故墟。漢高歸魂於豐、沛,太公五世而反周,想罔兩以彷彿,冀影響之有餘。魂而有靈,豈其識諸!”)
那麼,《蜀記》所載這件事的發生,是否就意味著司馬家族對諸葛亮懷有敬仰之情呢?當然不是。
晉朝永興年間,做皇帝的是晉惠帝司馬衷。司馬衷是晉武帝司馬炎的長子,他天生白痴,但還是被司馬炎立為了皇子。司馬衷即位不久,中國便發生了非常著名的“八王之亂”。八個諸侯王相互攻伐,而晉惠帝便成了他們爭奪的物件。
身為白痴皇帝,司馬衷是不可能命令劉弘去憑弔諸葛亮的。永興年間,控制司馬衷的主要是成都王司馬穎、東海王司馬越。此二人均是打著忠君旗號而篡權奪位的主。很有可能,是這二人中的一位派劉弘去祭奠諸葛亮,目的是不外乎標榜自己是多麼的忠君。所以,李興所寫的那篇祭文,也不免有了很多虛誇諸葛亮功績的內容。
(四)唐太宗對諸葛亮的認可
唐太宗李世民曾對大臣房玄齡說:“漢魏以來,諸葛亮為丞相,亦甚平直,嘗表廢廖立、李嚴,立聞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嚴聞亮卒,發病而死。故陳壽稱:‘亮之為政,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卿等豈可不企慕及之。”(《貞觀政要》第十六)
李世民對諸葛亮的評價,顯然是取材於陳壽的觀點。而陳壽本來就非常偏袒諸葛亮。所以李世民的評語是不對的。
因素之五,士大夫的吹捧
根據《漢晉春秋》記載,晉武帝司馬炎曾向蜀漢舊臣樊建詢問諸葛亮的治國之策。樊建說:“諸葛亮知錯必改,毫不隱瞞自己的過失;他賞罰有信,足以感動神明。”據說晉武帝感慨地說道:“如果我得到此人的輔助,豈能有今日的勞累?”
樊建是諸葛瞻、黃皓時代的朝臣,並未與諸葛亮共事過。他對諸葛亮的評價,也只能是道聽途說而已。
《三國志。董厥傳》引《漢晉春秋》曰:樊建為給事中,晉武帝問諸葛亮之治國,建對曰:“聞惡必改,而不矜過,賞罰之信,足感神明。”帝曰:“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建稽首曰:“臣竊聞天下之論,皆謂鄧艾見枉,陛下知而不理,此豈馮唐之所謂‘雖得頗、牧而不能用’者乎!”帝笑曰:“吾方欲明之,卿言起我意。”於是發詔治艾焉。)
其實,諸葛亮並不像樊建說的那樣知錯就改。比如,他明知牂牁太守硃褒在誣陷常房,但為了遷就硃褒,他不惜誅死了常房的幾個兒子,還把常房的四個弟弟流放到了偏僻的越雋。他的這些舉動並沒有打動硃褒,硃褒後來還是叛亂了。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二十七篇 諸葛亮怎樣走上神壇?(7)
唐代中期宰相裴度曾說:“度嘗讀舊史,詳求往哲,或秉事君之節,無開國之才,得立身之道,無治人之術。四者備矣,兼而行之,則蜀丞相諸葛公其人也。”他還說,諸葛亮如“尚父作周,阿衡佐商”,其才“兼齊管、晏,總漢蕭、張。”(《唐文粹》卷五十五《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銘並序》,碑今存,在成都武侯祠內)
裴度根據舊史來評價諸葛亮,顯然是沒有對史料進行正確的分析,所以便誇大了諸葛亮的才能。
明代理學家方孝孺說:“孔明以布衣至於為相,而人不以為速;以討賊為已任而任將帥,人不以為自用;兵敗而功不成,人不以為無勇;一國之政,賞罰予奪無所貸,人不以為專。……孔明之為相,?然虛已以求聞已之過,秦漢以下為相者皆不及,不幸而功不成,天也!安得以成敗論孔明哉!”(以上引文均見明?諸葛羲、諸葛倬輯《諸葛孔明全集》卷十八)
方孝儒把孔明之敗歸咎於天意,顯然是老夫子的迂腐之見。
因素之六,百姓的訛傳
陳壽說:“諸葛亮病逝後,黎民百姓對他的追思一直持續到現在。即使是甘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