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四郡,是劉備在徵得孫權同意的前提下前去佔領的,孫權又何必為劉備得到這四郡而害怕?實際上,孫權害怕的不是劉備佔領四郡,而是擔心劉備自領荊州牧後會慾望無限膨脹。
誤讀之五:荊州牧應該到治所就任
對於《三國志。魯肅傳》中“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這句話,易中天還有一個錯誤的認識。他胡亂揣測劉備的心理說:“我現在不是荊州牧嗎?荊州牧就應該到荊州的之所去就任。”易中天還說,劉備“求督荊州”就是要求到江陵去上任的意思。
事實上,劉備“詣京見權”時,根本不是什麼荊州牧。他在 “詣京見權”後,才表劉琦為荊州刺史。劉琦死後,才自領荊州牧的。
易中天先生把最基本的的歷史時間順序都弄錯了,難怪會得出非常荒唐的觀點。
第十篇 漢中論策(1)
劉備取得漢中,最大的功臣不是諸葛亮,而是法正。劉備過早自封漢中王,從而忽視了對荊州的防守。反對劉備稱王的費詩被劉備降了職,於是沒人敢提反對意見。在劉備稱王的過程中,諸葛亮是其堅定的支持者。
(一)決勝漢中
建安二十年十一月,張魯投降曹操,盡獻漢中之地。曹操手下司馬懿和劉曄都建議曹操乘機攻蜀,將劉備趕出蜀地。但是由於曹操急於回朝自封官爵,便否決了進攻蜀地的建議,率大軍回到洛陽,留夏侯淵、張郃、徐晃等人守衛漢中。
曹操以為,自己留下的人馬足以對付劉備了。畢竟在過去與劉備的交鋒中,劉備大多數時候都是很狼狽的。所以,曹操很放心地離開了漢中。
曹操沒有想到,此時的劉備已與昔日大不相同。劉備手下戰將已得到戰火的洗禮,變得更加成熟,更加難以對付。而且劉備還有一個不為曹操所知的秘密武器,這個秘密武器就是法正。
建安二十年十二月,曹操離開漢中不久,張郃便率部分軍隊進入益州,打算把巴西地界的百姓驅趕至漢中。巴西太守張飛率軍迎戰張郃,經過五十多天的對抗,擊潰了張郃的人馬,張郃從小道落荒而逃。
(《三國志。張飛傳》:曹公破張魯,留夏侯淵、張郃守漢川。郃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矇頭、蕩石,與飛相拒五十餘日。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問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
張飛打退了張郃,讓法正看到了曹操部署的缺陷。同時,一個宏大的構想在法正腦子裡形成了。
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對劉備說:“曹操一舉拿下張魯,平定漢中,卻沒有乘勢進攻巴、蜀,只是留下夏侯淵、張郃駐守,曹操自己倒是回北方去了。這不是他實力不足,而是說明他內部有麻煩事了。照目前夏侯淵、張郃的水平看,不足以勝任將帥之職。如果我們派大軍去###這兩個傢伙,肯定會大獲全勝。等到打贏這仗以後,我們可以積穀屯田,見機行事。最好的結果是,此役可以徹底打敗曹操,實現恢復漢室的目標;稍差一點的結果是,我們可以繼續蠶食雍州、涼州土地,擴大我們的地盤;最差的結果是,可以固守漢中,與曹操打一場持久戰。所以,這是上天給我們的機會,我們可一定要把握住了。”
法正的分析正合劉備心意。建安二十三年春天,劉備率領大軍向漢中進發了。這次進軍,法正依然是劉備的隨軍軍師。
(《三國志。法正傳》:先主二十二年,正說先主曰:“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偪故耳。今策淵、郃才略,不勝國之將帥,舉眾往討,則必可克。〔克〕之日,廣農積穀,觀釁伺隙,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乃率諸將進兵漢中,正亦從行。)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拉鋸戰,劉備與夏侯淵終於在定軍山展開了一場決戰。這場決戰的勝負將決定誰才是漢中的真正主宰。
劉備大軍先行一步來到定軍山紮營,隨後夏侯淵也領兵前來爭地。這時候,法正看出了夏侯淵的破綻,他建議劉備馬上發動進攻。
隨著蜀軍號角吹響,老將黃忠率眾殺向曹軍。夏侯淵、張郃被殺了個措手不及,夏侯淵戰死,張郃率殘部退守陽平關。
曹操沒料到自己的得力大將會敗在劉備手中。當他聽說了法正這個人後,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