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新人類”的生活方式,當然也沒有辦法跨越代溝。因此,他總是對孫子進行“思想工作”和“教育工作”,而且是舊的思路和過去幾十年形成的那一套說辭,結果,孫子敬而遠之,什麼事都不找他,不問他。與B君彷彿僅有血緣關係上的親情。
心態開放者,通常先有問題再有答案,有證據才有事實,就事論事,就人論人。心態保守者則常常先有立場和結論,先有思維和方法,常常以一元化的價值、一成不變的方法處理事情,犯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錯誤。
梅菲特(北京)公司董事長喻恆曾這樣形容心態帶給人生的變化:“世上有四種不同的人:第一種人是口袋裡沒錢,心裡也沒錢,他可以比較輕鬆地過一輩子;第二種人是口袋裡沒錢,心裡有錢,他會痛苦地過一輩子;第三種人,口袋裡有錢,心裡也有錢,他會累一輩子;第四種人是口袋裡有錢但心裡沒錢,他就可以快樂地過一輩子。因此,面對金錢要有理智開放的心態,要學會支配金錢而不能被金錢所支配。”
只有開放的社會,才能為個人的奮鬥提供多元化而非零和競爭的成功渠道。但是,也只有心態開放的人,才能善於把握時代和社會所提供的機會。 。 想看書來
第1章 心態開放(3)
開放式心態的基本構造
心態開放與保守的區別
我在不同的高校擔任客座教授時,經常跟學生探討人生哲學。也許因為歐美同學會商會會長的身份,關於“開放”這一話題,每次都會成為熱點議題。曾經有個學生很激烈地說:“我覺得心態的開放與保守,對個人的成功影響很小。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