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用人、凝聚人心。最高明的整合,莫過於“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最缺乏效率的整合,莫過於“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 要素九:構建人脈

“注重關係”並不是東方社會特有的文化現象,西方成功大師卡耐基先生一樣認為:“一個人的成功85%靠人際關係。”但人脈並不是固定不變的,並不一定全靠有個“好父親”,同樣也可以“白手起家”。每個人都有多種身份和角色,也可以參與多個圈子,每個圈子都可能帶來人脈資源,每份人脈資源都可能帶來成功的機會。當然,發揮圈子和人脈的作用,還需要我們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結交關鍵或有益的人,獲得自己的朋友、盟友、夥伴和支持者。

◆ 要素十:打造品牌

個人品牌是一個開放社會的標誌符號之一,它標誌著你成為了你自己。正如美國著名學者華德士所說:“21世紀的職業生存法則——建立個人品牌。”我們不僅僅需要“我就是我”——擁有自己的個性,最關鍵的是還要讓這種個性得到認可,並從中得到收益。這也就是需要我們打造一個獨特而具有差異性、富有信譽和形象的個人品牌。個人品牌又需要我們明確核心價值、作出應有的承諾、善於營銷推廣,才能使人生價值最大化。

。 想看書來

第1章 心態開放(1)

——開放式人生的起點

關鍵的不是我們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而是我們的心態。

——西方哲學家J·E·丁格

心態開放成就人生開放

我在導言中說過,我在17歲時被下放到一個沒有公路、沒有電燈、沒有一間瓦房的地方插隊。當時,我跟許多人一樣以為註定要紮根農村一輩子,當然也沒有想過將來要去國家部委、出國留學、當西方外交官、去跨國公司工作、自己創業。事實上,我連10年之後的生活都無法想象,當時高考已經停止,白天勞動非常辛苦,晚上學習不方便(沒有電燈),大家也看不起讀書人——知識分子是臭老九。

雖然環境封閉我的人生,但我意識到自己不能做井底之蛙,如果不希望整個人生也被封閉,就必須有一種開放的心態。出於瞭解世界的渴望,我從少得可憐的生活費中省出錢來,自費訂閱《參考訊息》等報刊,還經常徒步30多里去小鎮搭車回城借書,除了看文學書籍之外,還看一些當時所謂的“內部參考書”,如《光榮與夢想》、《第三帝國的興亡》、《美國與中國》等。白天屋內光線暗,我就在茅草屋頂挖洞、裝玻璃,“借光”看書,晚上則聽收音機播新聞。我正是在報刊和收音機的新聞訊息中感受到了政治詞彙的變化,意識到字裡行間散發的“解凍”氣息,於是,我很早就開始了複習和自學。

一年半後,國家宣佈恢復高考,我在離考試只有20多天時從理科轉報文科。然而就算複習時間如此之短,我依然成為了全班50多名同學當中唯一考上大學的人。這不能不歸功於我過去開放的心態,促使我讀書看報聽新聞,潛移默化地進行文科知識的積累。如果說“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那我得到當年機會之最大“準備”莫過於擁有開放的心態。

心態開放,才能導引開放式人生

這是一個開放的時代,也是一個社會急遽變化的年代。

世界還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過,美國次貸危機,中國跟著感冒發燒;南方發生雪災,北京菜價跟著漲三成。中國民族企業的驕傲——聯想的總部竟然是在美國,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廣東幾乎可稱得上世界工廠,中國新經濟領域著名的“新企業”背後大都有著海外風險投資的身影。我們也很難去區分商品的國界:一架美國波音747客機需約450萬個零部件,這些零件來自6個國家成千上萬的企業。

開放已經成為了世界的主流,時代大潮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全球化和互聯化的浪潮,早已經席捲了整個中國,使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封閉的中國必須懷著徹底開放的心態面對世界。

2007年的皮尤全球態度訪問

2007年皮尤進行的全球態度訪問,結果令人震驚:在接受調查的47個國家中,中國對自由貿易的支援程度最高,達到91%;美國最低,並且支援度由2002年的78%降到59%。馬來西亞《新海峽時報》(2007年12月6日)由此發表文章《中國人對自由貿易的支援讓人驚訝》,並且評論說:這份長達144頁的報告最令人驚訝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