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厚重,心中的那座秦嶺已經被我真正翻越。 txt小說上傳分享
自序(2)
20餘年來,我留學、工作、訪問和遊歷過世界上幾十個國家,置身祖國之外,也有機會拉長距離去學習、比較、體味從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之根的差異,同時更對30年來中國人的開放和崛起帶給世界以及中國自身的影響有著深刻的感受。
這些年,我在海內外結交了眾多人生成功的朋友。特別是最近幾年來,透過採訪、書面約稿和平素接觸等方式,我深入研究了200多位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在與這些公認的成功者們共事、交流、溝通中,我發現他們性格各異,背景不同,成功軌跡大相徑庭,同時,身上無不閃爍著開放的智慧,身後無不隱藏著突破常規的人生抉擇。要尋找他們的共性,總結他們的成功之道,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這個成功者輩出的時代,經常有人在總結和研究成功的秘方和捷徑,但個人真正成功的價值觀和理念要素是什麼,卻鮮有人進行過基於大量案例和實證研究後的提煉。我國改革開放已經跨越30年的歷程,並且在進一步深化之中,確實有必要將那些30年開放大潮中獲得成功的中國式人生模式進行一個階段性的總結和歸納,將其成功要素提煉出來,以便幫助更多的中國人。我還很慶幸我經常有條件、有機會、並且能以客觀開放的心態去跟這些成功者交流和溝通,並能總結這批開放時代如魚得水者的人生實踐歷程和人生智慧。
我在研究這200多位開放型成功者人生經歷的基礎上發現:當代成功者除了有著中國人一貫秉有的勤奮、執著、聰慧外,還具有開放的人生理念和開放的人生經歷,並且能夠用行之有效的方式開放自己的人生,解放自己的人生,自主自己的人生。因此,我把這一批改革開放後湧現出的成功人群體稱之為“開放式人生的成功者”。
時代也呼喚著我們力倡個人開放,只有個人開放了,國家才能最後開放。我之所以大力倡導個人開放的人生理念,不僅僅因為中國今日的崛起,得力於過去30年宏觀性的國家對外開放,而且真正能長久支撐中國成為大國還必須有具備大國開放心態和素質的公民作為基礎。何之謂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國家雖小,開放相容乃大”。個體必須走向人生開放,使開放成為人生的“基本國策”,成為一種民族和社會的共識,才能匯促中國實現“大國崛起”,才能聚促中華民族走上“復興之路”,自身也才能與時代大潮同步前行並自主人生。我認為這也正是我寫作本書的意義所在。
一個相容和諧的國家,其向心力歸根到底莫過於擁有一個“想象的共同體”。任何變革都是由器物始,進而制度,最終文化。改革開放30年,向世界開放的過程中,中國社會在器物的學習中進步、在制度上日臻完善,這些都舉世矚目。但是真正的文化和心態開放,根本是個體的人的開放。過去30年,我們在逐步進行前兩者的變革,那麼未來30年或更長時間呢?
多年來,我一直在國內外幾所大學做兼職教授,對於中國和西方的大學生有過全面接觸,當然也熟悉中國青年的經歷:一方面在中學課堂裡拋開教材胡思亂想,另一方面卻連吃飯時間都在聚精會神地看課外書;一方面在大學校園裡經常逃課,另一方面卻熱衷於交費考證和參加培訓班;一方面畢業前為“高學費”和“高消費”焦頭爛額,另一方面畢業後低薪就業,還被企業“指責”為眼高手低、功利浮躁、“什麼都不會做”;一方面迫於人才過剩的就業壓力,一方面又受到自由創業大潮的蠱惑……
沒有人不渴望成功。假如學習能幫助成功,也沒有人會排斥學習。我認為,其實大多數青年都很渴望得到一些有實踐經驗的“過來人”的建議和啟迪、幫助和支援。他們並不排斥學習,也都非常上進,渴望成功。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拿出相當一批在開放式實踐中成功和特別有說服力的案例供他們參考。不同的時空會造就不同的人才。中國的改革開放才正好三十年,市場經濟的時間不長,如果過多地強調外國的、古典的勵志事例,我想會顯得有些高不可攀、遙不可及,少些切實可行。因而,本書中的數百個案例幾乎都是當代中國人自改革開放以來的個人開放鮮活的歷程。這也正是我抽出時間和精力對成功群體進行實證研究,並寫作本書的目的之一。
梁啟超說“少年興則國家興,少年強則國家強”。本書的寫作非為遍行於市的眾多勵志書增添數量,本人更不是要以“青年導師”自詡,只是想透過對大量成功人士的觀察和研究,結合自己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