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扁”字韻“賀新涼”,重踐廿餘年之約。
觀此可知,“碧海青天何限事”、“難倩附書黃犬”、“羨煙宵破鏡猶堪典”諸語,若非有“幹冒宸嚴”之禍,龔芝麓何必躊躇二十餘年方始下筆?
現在要談“積極的證據”,最簡單、最切實的辦法是:請讀者自己判斷端敬是否即為董小宛。世祖有御製端敬行狀;冒闢疆《影梅庵憶語》,事實上就是董小宛的“行狀”,兩者參看,是一是二,答案應該是很明確的。《影梅庵憶語》中描寫董小宛的“德性舉止,均非常人”,而恪守侍妾的本分,“服勞承旨,較婢婦有加無已。烹茗剝果必手進;開眉解意,爬背喻癢,當大寒暑,折膠鑠金時,必拱立座隅,強之坐飲食,旋坐旋飲食,旋起執役,拱立如初”。不但與大婦在九年之中“無一言枘鑿”,而且“視眾御下,慈讓不遑,鹹感其惠”。至於生活上的趣味,品香烹茶,制膏漬果,靡不精絕,冒闢疆自謂“一生清福,九年佔盡,九年折盡”。
再看世祖御製端敬皇后行狀,說她“事皇太后奉養甚至,伺顏色如子女,左右趨走,無異女侍,皇太后非後在側不樂”,又能“寬仁下逮,曾乏纖芥忌嫉意,善則奏稱之,有過則隱之不以聞。於朕所悅,後亦撫卹如子,雖飲食之微,有甘毳者,必使均嘗之,意乃適。宮闈眷屬,小大無異,長者媼呼之,少者姐視之,不以非禮加人,亦不少有誶詬,故凡見者,靡不歡悅”。至於照料世祖的起居,“晨夕候興居,視飲食服御,曲體罔不悉”,此即所謂“開眉解意,爬背喻癢”。
董小宛入宮為妃考證(4)
除此以外,董小宛“不私銖兩,不愛積蓄,不制一寶粟釵鈿”;端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