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怪責張府。倒是張老太爺怒其貪腐失為,上奏撤除了張恪世子之位,轉而請封二房的嫡子,即德妃的親弟。
是以,張府依舊榮耀,只是做主的換成了二房。對德妃而言,這反倒是因禍得福,自己的親弟弟上位,總比隔了一層肚皮的堂哥更靠譜。
更夫路過張府大門,提著燈籠,暈黃的燈光,門兩旁的石獅威風凜凜。
“二更天,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更夫敲著鑼鼓大搖大擺走過,直到走到另一個拐角。抬腿跨過去,回頭再看一眼石獅,暗自嘀咕。世家啊世家,這輩子沒指望了,多燒點香,求神拜佛,拜託下輩子投胎投到世家。
嘆一聲,更夫敲一下鑼鼓,扯起大嗓門,邁著大步子繼續幹活。
幻想是一回事,本職工作不能丟。
而他背後的張府,某個偏僻小院,簡陋的房間,地上躺著的人無知無覺,死一般沉寂。
打翻的燭臺,火光蔓延,零星濺起四射,一點點賁起,一寸寸擴大。從一間屋子到另一間,從一個院子到另一個,直到侵襲整個府邸。
第一聲驚叫響起,濃煙滾滾,屋內人嗆咳而醒,驚恐大叫。瘋一樣穿過火舌,狂奔出屋。推開門那刻,臉上的驚恐更甚,眼睛睜得銅鈴樣大。裡頭閃現的,是無邊無際的絕望。
屋外,火海一片。
驚胎
張府為了顯擺自己的財力和物力;將府邸建得又深又大,外牆高而寬,外人很難翻牆進入。防盜是有的;但遇到緊急情況,逃出來也難。而且府內的建築大多為木製;一旦發生火災;這些絕對是致命的弱點。
張府家眷基本住在內院,外院以僕役居多。僕役們或許能憋住一口氣;迅速跑出大門獲得生機。主子們卻因路程問題;且養尊處優慣了, 力差;生存率大大降低。
等到被尖叫聲或是濃煙嗆醒,想跑出去已是有心無力。火舌到處吞噬,黑煙四處圍繞,根本分不清哪裡是天哪裡是地,也分不清哪裡是路哪裡是牆,更分不清哪裡通向出口,哪裡走向滅亡。有些人的住處附近有小池塘,顧不上是否識水 ,被火燙的灼熱,被煙燻得悶痛的人們急欲解脫,看到水就往裡跳。結果,沒有被燒死燻死,而被活生生溺死。
總之,這注定是一個悲傷的夜晚。
待到三更天,更夫出來報更。張府內已是火光沖天,濃煙在張府上空翻騰擴大,染黑了大半邊天空。
更夫嚇傻了眼,站在院牆外看著那沖天火光,呆愣老半天。少頃,終於找回自己的聲音,慌慌張張大喊失火了。沿路不停喊,一直喊到京兆府衙門。要是尋常人家出了這事,更夫估計不會管。可現在是高門大戶,裡頭住著上百號人,出了事就是大命案。萬一官府追查起來,他這一個時辰出動一次的更夫,恐怕沒辦法置身事外。
附近陸續有人家被吵醒,出來探個究竟。如同更夫一樣,只是站著看著,並沒有進一步動作。火勢太大,貿然闖進去滅火,火沒撲滅,反倒枉送 命。
直到京兆府尹聞風而來,帶著大批衙役,又號召附近一帶的居民出動,官民齊心協力滅火。這張府的院牆雖然建得又高又寬,可火勢太猛,難保不會波及到府外。為了自家安危,必須阻止火勢進一步擴大。
在府尹的半勸半命令下,方圓百里的百姓自發提桶提水加入滅火大軍。沒有先進的滅火裝置,光靠大量勞動力徒手提桶滅火,還有十來輛水牛貨車來回拉送裝水供水,成效可見一斑。一直折騰了兩個多時辰,到五更天,火勢方才慢慢控制下來。
京兆府帶了朝服過來,看時辰差不多了,找了戶人家換衣服,穿戴整齊上早朝。當天早朝,張府大火無疑是最大的議題。
皇帝很是關心,囑京兆府尹徹查此事,是天災還是人禍,一五一十查清楚。盡最大努力搜救,尋找生還者。後續事宜,張家老小生還者名單,隨時來報。
下朝後,皇帝喚夏沐陽到書房議事。關著門談了約莫一刻鐘,夏沐陽神清氣爽出來,面上隱隱透著喜色。
出了宮門便揚鞭策馬,快速奔至張府查探究竟。繞著外牆走一圈,外圍的火勢撲滅殆盡,內院仍舊有流火亂竄。夏沐陽 一拍,提著水桶就往裡衝。紆尊降貴親自上陣,帶著官民一起滅火,邊潑水,邊指揮官兵將橫七豎八躺倒在地的人搬出府。無論死活,見人就搬。
二品大員身先士卒,極大鼓舞人心。官民們士氣高昂,竟忘了連續勞作的疲憊,一門心思撲在救援大業中。
直到大火幾近撲滅,被困人員基本上被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