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產泡沫更為嚴重。

有資料顯示,房地產開發貸款,購房戶貸款,60%以上靠銀行支撐,特別是購房者所用貸款資金一壓就是十五年二十年。一些城市的商業銀行貸款資金的50%、甚至60%的資金壓在了房地產上。如果不抓緊降溫退燒,一旦出現信貸危機,整個貸款鏈條就不能持續,金融資產的縮水就會到來。一旦房價崩盤,銀行貸款就會大幅度萎縮,整個金融系統的風險極大。類似香港與東京那樣的經濟危機就有可能產生,經濟低迷、失業大幅度增加,大量的企業就會關門歇業,或關停並轉。

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性質早在2004年已經為多數專家學者所公認。因此,在2005年上半年國家出臺了8條調控房地產的宏觀政策。此後連續出臺數十項調控措施,到2007年年底,房地產價格開始進入拐點,到2008年第一季度開始,中國的房地產業出現了從南向北的降價潮。到2008年9月底,從基本走勢來看,深圳房價已經跌了35%~40%,並且仍在繼續跌落。廣州跌落25%~30%,上海房價跌落15%~20%,北京的平均房價也跌落了10%以上,這一趨勢正在進行中。

今後的房價走勢還會繼續向下,即迴歸理性與健康發展之途。主要原因有:

中國房地產的問題要從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上看,房地產的價格必須與城市居民的消費能力相適應。那麼,關於城市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購買力的合理房價界定仍然起著作用。即城市房價應當不超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的倍數,聯合國人居環境組織認為是3倍,世界銀行的分析是5倍,我們認為,最多不能超過6~8倍。按照這一倍數,許多城市依然超過太多,有繼續迴歸的巨大空間。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六、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影響(3)

房地產是中國經濟大盤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核心的部分依然是製造業,製造業是經濟增加中就業最多、體現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那部分。由於房地產業的利潤過高,製造業及其他產業的流動資金大量地、長期地向房地產業流動是不可阻止的。目前製造業的困難,除了有產業結構與產品結構的問題之外,主要是資金處於貧血狀態,有一種每況愈下的趨勢。因此,政府調控房地產業,必須調整到房地產業的利潤率等於或低於製造業與其他產業的平均利潤率,才促使在房地產業中過多的流動資金回流到製造業與其他產業,保證其他產業有足夠的週轉資金維持其發展。

由於房地產業的價格已經過高,佔用的銀行貸款過多,問題已經比較沉重,過快地讓房價下降會導致中國的金融業面臨過多的壓力與金融危險,需要有步驟地穩步下降;同時由於房價過快下降會影響到許多購房人群的家庭,導致較多的社會矛盾,處理不當容易引起社會的不穩定,因此,讓房地產業在國家政策引導下,透過幾年,至少3~5年來逐步迴歸理性是可行的,也是必須的。

2008年兩會期間,因為有一位著名學者提出政府不要“打壓”房地產引起了廣泛質疑。我非常不贊成用“打壓”來形容中央政府的房地產政策。因為“打壓”與“宏觀調控”兩個詞的意義與語境是完全不同的。“打壓”體現了單方面的行政手段,其基本的做法不僅粗暴而且也可能違背市場規律。“打壓”是個貶義詞,那是開發商與站在開發商立場上的學者把這個帽子扣給政府的。其唯一的理由是房地產已經是市場經濟。他們賴以忽悠廣大百姓的就是所謂“市場經濟理論”,我們稱之為“偽市場經濟理論”。

從“宏觀調控”與“打壓”的差別上看,行政手段“打壓”是你這個開發商必須降價,不降價不行,這是行政指令,但宏觀調控不是這樣。比如,政府公佈已經進入市場的土地數量,告訴購房人這兩年總體上有多少房子正在生產中。政府將用多少地用於保障性住房開發。政府在房地產價格較高的地區,可以透過較多地安排低價位的保障性住房來平抑房價。鑑於有許多投資性購房炒房的現象,政府不是透過抓炒房,處理炒房者,而是出臺房地產空置的稅率,因為你是資源的浪費,開徵物業稅,像韓國政府規定,對第二套房徵收物業稅,對第二套房的轉讓增值部分徵收高達60%的增值稅,加上其他稅種合起來約75%。誰還敢炒?對超過多少平米的房地產,每年徵收一定的稅賦,這些都是調控的辦法,也是市場經濟國家的通常做法。糾正這一誤讀有利於人們更好地理解中央政府的房地產政策。

房地產業牽涉到多個群體的利益。已經購房人強烈反對房地產價格下降,炒房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