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貝加爾湖畔,茂密的白樺樹林中,俄羅斯風格木屋時隱時現,雪山,雪海,雪天,山水天三者一色,融為一體,渾然天成,貝加爾湖彷彿成為人間天堂的海市蜃樓。坐在行進的列車上,窗外景色盡收眼底。又飄起了雪花,夢幻般的視野,眼前一切若隱若現。根據歷史記錄,西伯利亞最早的統治民族就是彎弓射大雕的匈奴,“蘇武牧羊”就在北海,即貝加爾湖,用海的感覺和比喻,說明我們先人的想象力和我們並無二致。實際上游牧民族沒有明確的國界,整個西伯利亞都是活動範圍,他們放任駿馬賓士,能跑得多遠就多遠。即便塞外蒼茫,不乏征服自然的浪漫。

列車繞著水天一色的貝加爾湖整整走了大半天,大概是貝加爾湖周長的十分之一。應該是很感謝當年的西伯利亞鐵路的設計師。極目眺望,雅布洛諾夫山,貝加爾湖和相當二十個法國面積的西伯利亞,如此壯觀,胸襟豁然開朗。歷史上的拿破崙和希特勒曾想征服這個偉大的國家,就像當年的日本人要吞併偉大的中國,如同蚍蜉撼樹,現在想起來,就會感到可笑之極。

乘務員說,車外氣溫在零下三十度以下,偶然能見到養路工在鐵道邊臨時搭建的公棚,裹著棉大衣的俄羅斯鐵路工人站在一邊,和疾馳而過的東方列車招手。西伯利亞鐵路鋪設的是複線,部分割槽段還是三線。這裡使用均是電氣化火車,天空的電線也多了起來,集裝箱、零擔和汽油灌貨運列車,以及蘇聯國內綠色的客運列車,穿梭往來,車水馬龍,顯然交通熱鬧了起來。進入蘇聯,停靠的站次明顯增多了。車廂過道上經常出現俄羅斯旅客和蘇聯列車工作人員,他們是從新掛上的蘇聯車廂經由這裡到餐車去的。雖然彼此語言不通,我們互相微笑,握手,以表示友好,使人聯想起正緩慢解凍的中蘇關係,老百姓本來就是淳樸厚道,不存在什麼無聊的恩恩怨怨。有一位列車員告訴我們,近年來,中蘇關係明顯好得多了,早年當列車抵達蘇聯境內車站時,站臺上佈滿了蘇聯警察,不允許當地人跟中國人說話,更不允許外國旅客隨意拍照,列車員也不得擅自與國際旅客聊天。我們乘坐的列車是東德製造,進入蘇聯境內,換成電氣機車,時速達一百多公里,夜間行車更快,左右搖晃像是搖籃。

我們在伊爾庫斯克停靠了好一會,大家饒有興致的下車拍照留念。伊爾庫斯克是西伯利亞最重要的工業和商貿城市以及交通樞紐,離貝加爾湖最近,譽為俄羅斯的“東方巴黎”。由於人口密度較低,居民建築間距寬闊,以多層、低層建築為主。宜人的空間尺度,令人感到一種親和力。聽說,這是伊爾庫斯科一貫的傳統城市規劃策略,保持城市格局大氣,和良好生態環境,這與我們以後到達的北歐有相似之處。17、18世紀風格各異的歐式建築,在這裡儲存不錯。不少建築物簷口,門窗和棟樑雕刻花紋,顯示俄羅斯遠東精湛的建築藝術。

列車一開動,我們就跑到餐車去了。蘇聯餐車已是完全的歐洲格調,和蒙古餐車相比要豪華得多。除了深夜,餐車幾乎不停運轉,只要旅客有興趣,即可整天泡在那裡消費。這確實很適合火車上的長途旅客,在吃吃喝喝的同時,無疑增加了一個旅途中的活動和交際場所。人們可以在這裡,結識朋友,一面吃喝,一面聊天。在那個年代,對於初次出國的中國人來說,在餐車用膳是一大奢侈。服務員多是俄羅斯肥胖型的中年婦女,熱情好客,打著手勢,忽悠客人多少花費一些錢。因為林先生夫婦的慷慨解囊,我們在那裡用了早茶。就像歐洲其他國家一樣,蘇聯的牛奶很便宜,對於到餐車消費的人們,麵包也是免費的。林先生告訴了我們這個秘密,原來他們夫妻倆已是這裡的常客。我們有點納悶,林先生哪來的這麼多的盧布?他喜形於色地說,“我的所有白乾都脫手了,十個盧布一瓶,好買賣,不是嗎!”“你在哪裡脫的手?”他笑了,“就在此地,在餐車。”他向站在不遠的,向我們微笑的蘇聯領班眨了眨眼,“你們難道沒有發現,這裡的侍者個個都特別賣力為我們服務,我和他們已是老相識了。”蘇聯人嗜酒如命,當時執政的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發起的改革三大運動,其中之一就是反酗酒運動,實行全國禁酒法令,只有在週末和節日才有少量的烈酒出售。由於社會、官員*,使酗酒越反越烈。難怪高先生拍胸脯打保票,即使一船白乾也不愁沒有銷路。

第十五章

戈爾巴喬夫“改革新思維”認為,蘇聯社會處於危機前狀態,幾十年的歷史沒有發揮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極大潛力” ;粗放式生產經營、高消耗、浪費嚴重,生產成本遠高於西方;資源的毀滅性開採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