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當我真誠地開啟心房,很想和他們重修舊好,開始動腦筋思考該怎麼做時,還真的找出了我們之間的癥結所在。先前有業務員來跟我談判的時候,存著先入為主的觀念,總認為我不是好惹的,對我防衛心特別重。即使很難得碰上我肯讓步,允諾他們的需求,他們也不會認為這是公司的嘉惠或是Patrick特別給的好處,反而認為是他們應得的。因為是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向Patrick這麼精明的人爭取來的,與我總是處在“對立”的立場,打心底認定我這個高高在上的精算師,不可能讓自己或是公司吃到虧。
當我發現這種微妙的人性心理後,開始反省自己的態度,過去自己真的是太驕傲了,為了替公司把關,非常斤斤計較,表面上贏了這一回,其實到後來都是輸。痛定思痛後,我收起了過去一副精明外露的嘴臉,試著尊重對方,將彼此放在同等位置上,設身處地為對方設想。有時候甚至把自己放在較低的位置,讓對###得他比我聰明,是對方在主導局面。你相信嗎?幾次談判交手下來,我發現自己偶爾裝裝傻,一副糊里糊塗的樣子,反而更容易將事情談成。雖然說是“難得糊塗”,但別忘了,我總是個精算師,不管怎麼裝糊塗,虧多虧少我當然心知肚明。我這都是“已經先計算過了的糊塗”,不會讓公司吃到大虧,但是給對方的感覺就是不一樣。說穿了,這就是人性,人都希望自己是被尊重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看起來比別人聰明。
人生2 對員工忠誠
安泰在臺灣開業的前五年,每年春節過後,我幾乎都是在應付“挖角風波”中度過,尤其是匿名信滿天飛。
當時新的壽險公司接二連三地成立,安泰已經立下了好口碑,新公司挖角安泰訓練過的人,是最直接有效的做法,內外勤皆然。因此怎樣穩定軍心士氣,是我在安泰草創期間最大的挑戰。我有兩個“處變不驚”的基本原則:第一,“我對員工的忠誠要大過員工對我的忠誠”。每一位進安泰的人,我都不會輕易讓他們離開,即使犯錯了,也再給他機會,絕不炒人魷魚。第二,所有的匿名信,一概置之不理,完全不調查。用心良苦,穩住軍心不會因為做不好事就趕人走路”。我覺得這就是早期安泰成功的關鍵,因為我對員工的忠誠度,軍心穩定,整個團隊也對公司有極高的向心力。
用匿名信補洞,而非攻擊
臺灣的匿名信特別多,是初到安泰給我最深刻的印象。過去在馬來西亞和香港,也有業務員寫匿名信,但都是一狀告到總部去,一年不過一兩封。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收過匿名信這類東西,也不知道該如何應付。沒想到一來安泰,匿名信滿天飛!內容不外是指責誰不好啊!環境不好啊!等等一大堆,不署名,也查不出。一開始我們都去調查,開會也拿出來講,後來發現不對勁,這等於是在整我們的員工,大家整天忙著調查匿名信,上下雞飛狗跳,什麼事都不用做了。所以我後來對“匿名信”採取的對策,就是完全不去調查。我有三個
用意:。 最好的txt下載網
1。大家不必擔心誰會被整肅懲戒。
2。不必雞飛狗跳地全公司心情都受影響。
3。不讓同業有機可趁。因為在我們士氣低落的時候,就是同業挖角的最好時機。
所有匿名信我看過之後,就將它放在心裡面。當然可能確有其事,但我並不即刻展開調查,而是過了幾個月,再經由旁敲側擊,看看到底有無此事。因為匿名信點名某某主管做了哪些事,我相信一定會留下線索,沒有必要馬上採取行動。如果匿名信所言屬實,我們更應該靜下心來反省,如何“防堵”同樣的事件再發生,比忙著去“調查”更重要。
所謂匿名信都是找漏洞來批評,有時也確能指出管理上的漏洞,或者我們看不到的盲點,因此我會每年進行一次“內部修改”的大動作,將這些漏洞、盲點都填補妥當。如果匿名信是攻擊某個人的道德面,我會特別小心審視其真假,案情嚴重時我會找這個人來,私底下對他說:“我不相信這件事,也不調查,但請你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匿名信說此人與女同事有曖昧關係,我就會勸他說:“我不相信你會做這種事。但是,以後你與女同事相處時,一定要小心,不要孤男寡女關起門來講事情,以免落人口實,最好有第三人在場。”我找他來的目的在於讓他願意改,而不是去調查他,因為沒有必要調查已經發生的事情。一般人的做法就是“調查”,把當事者和女孩子都找來問,也把全公司每一個人找來問:“有沒有這個事?”如果屬實、確有其事,這個經理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