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首告”可以對質。這個假案也就此“鍛鍊”成了鐵案。

天啟帝同意逮捕六人後,錦衣衛“緹騎”立刻離京四出,分赴楊漣等六人的家鄉逮人。

這一批逮的六人,就是天啟慘案中赫赫有名的“六君子”。

“六君子”在各自的家鄉深得民望,緹騎到時,鄉里一片騷動。

咱們明朝的百姓,不懂孔孟之基本原理,不懂君為臣綱的世界觀。但是哪個官兒清白,哪個官兒無恥,還是分得出一二三的。逮人的訊息傳到楊漣家鄉後,郡縣百姓大慟,有數千“勇士”湧入公署,欲砍斷官旗,衙役們緊閉內院大門方才得免。緹騎到達宣讀聖旨之時,又有各鄉數萬百姓彙集城外,哄聲響徹雲天。

楊漣被逮走時,百姓夾道號哭。一路上,州縣村舍,到處有人焚香迎送,設醮祈禱生還。路過鄭州時,情況也是一樣,前去送楊漣渡黃河的人絡繹於道。

此一去,易水蕭蕭!

只恨那浩浩蒼天,今日竟如聾如盲。

慘絕人寰的大清洗開始了(5)

——這就是民心,這就是民心裡的忠奸之辨。世之楷模,時之豪傑,那決不是靠吹牛吹出來的。

一人被逮,萬民悲慼,這就是好官!

一人被逮,炮竹滿城,這就是民賊!

什麼是檢驗官員的唯一標準?這就是!

當日緹騎來抓楊漣時,楊漣正在家中奉母教子,整日閉門不出。一日,有家人來報,說應山縣城來了緹騎,不知是為何事。

楊漣一聽,心裡明白了###分:錦衣衛此來,必是抓自己無疑。於是他請出八旬老母、50多歲的老伴及三個兒子,向母親從容說道:“此番進京,斷無生還之理。兒死不足惜,然養育之恩未報,九泉之下不得瞑目。兒死之後,望不必悲傷,知兒為國盡忠,雖死猶榮就是。”

八十老母聞言,泣不成聲!

楊漣又叮囑夫人,一定要替自己盡孝:“吾九泉之下當深感夫人大恩!”說罷,向夫人深深跪拜。

楊夫人大慟,連忙相向跪下,勸慰楊漣道:“此去也許蒼天有眼,可保全老爺性命。”

楊漣嘆道:“但願如夫人所言!”

隨後又叮囑三子:“為父官居三品,但未有積蓄,只傳給你們‘清白忠直’四字。我死後,汝輩自食其力,切勿雞鳴狗盜、有損家聲!”

此時,應山縣令已經來到家門,請楊漣到驛館去接旨。

驛館外,圍觀百姓早已人山人海。堂前,香案已擺好,錦衣衛官員站立堂上,準備宣讀詔旨和駕帖(逮捕令),校尉諸人手持械具,準備執行逮捕。

讀旨畢,眾校尉如狼似虎般撲上,將楊漣套上械具,擁入後堂。

圍觀百姓大譁,一擁而上!

校尉心慌,連忙叫關上大門,驅散閒人。但百姓繼續鼓譟,仍不散去。

驛館內,府縣兩級的官員,慌忙湊了些銀兩,打點錦衣衛官員與校尉,請求把楊大人的械具放寬鬆一點。

那錦衣衛的官兵驕悍慣了,眾官湊起來的區區一點銀子,他們不屑一顧,只說是魏公公有嚴令,誰也不敢徇私。府縣官員無法,又叫楊漣的兒子趕快回家籌集。但楊家三個公子都是讀書人,哪裡有現成的大把銀兩在手?只好向親戚告貸,湊得幾百兩。錦衣衛還嫌少,聲稱還是要“依法辦事”。

在場的有幾位鄉紳富戶,實在看不下去,紛紛解囊,這才讓錦衣衛的狗官高抬了一下貴手。

從應山押解啟程時,百姓又聞訊圍了上來,險些暴動。錦衣衛狗官嚇得臉色慘白,逼府縣官員趕緊彈壓,可是民意哪裡是幾句話就能制止得住的?

楊漣見事情至此,只有自己出頭了,便向眾鄉親說:“如我拒不進京,就是違抗聖旨,不僅我全家有死罪,還要連累府縣大人和鄉親。所以請鄉親暫回,待我進京面聖!”

眾人喧譁道:“如是聖旨,倒也罷了。這分明是魏閹矯詔害你,如何要去!”

楊漣答曰:“楊漣為官,上可對天地社稷,下可對黎民萬姓,自信不犯王法,何懼面聖?若鄉親阻攔不能成行,豈不顯得膽怯?各位不要誤我!”

府縣官員也在一旁勸說道:“楊公剛正,進京後必能剖白冤情,不日將歸。若因攔阻誤了行期,豈不加重了楊公的罪過,反不為美!”

眾人聞言,才勉強讓開一條通道。

前面,楊漣的老母、妻兒早在那裡等候,見楊漣枷鎖纏身,都一齊放聲大哭!

楊老太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