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輪評獎熱季到了,是該關注歌壇創作現狀,還是痴迷排行榜評獎,本不應是糊塗的問題。但事已至此,我們還暫且故作清醒地察看一下家底吧。如今,華語流行樂壇,港臺方面情況尚不明朗,“四大天王”外加幾大天后的時代仍未完結。一方面,老歌手們雖無力作但卻新作不斷,緊跟時代潮流不甘落伍,電子、舞曲、R&B、說唱遍嚐鮮,寧可染上求新求變的病,也不願執著故我地守衛故土。存不存在老聽眾無所謂了,只要有成群的新fans圍著打轉就齊活。時代不同了,現代人喜歡響動,不在乎是否留下想念,用心良苦的老歌手也怪可憐的。以劉天王為代表的這一干人等,隔三差五的新碟不斷出現,貴作坊的精神頭可嘉。本來時光流轉,一輩新人該換舊人了,但新生代的諸位,只能以雨後蘑菇造型引人,論及作品、街聞巷和是決不敢奢望。他們的歌曲,聽完後能摸著調門,或分辨出哪是人聲就不錯了。近幾年,港臺新人歌手及專輯多得數不過來,但以往歌手那動輒幾十萬的專輯銷量如今再難見了。盜版是不可迴避的原因。難道不足的創作實力和不純的創作心態就可以漠視?在此我們呼喚力作,也遙望天王天后的終結者出現在天際。
內地流行樂壇,如今的狀況應該說很明朗,自身的實力唱功外加海外市場的肯定,已使幾位歌壇老將地位穩固。身後也沒什麼像樣的歌壇新人追趕上來。歌壇新人的發掘上,內地歌壇還面臨著兩大難題,外因是沒有太多的資金投給新人歌手,很多有或無才華的新人難見天日;內因是流行音樂決策層人士不懂行情,例如人家有“四大天王”,咱就推“四小天王”;人家邊唱邊舞二截棍,咱就想掄三截棍。如此跟風,缺少個性,能出頭才怪呢。
低迷的市場現狀,原因無窮盡。現代的傳媒資訊單一及低齡化的歌迷是其中致命硬傷。從各種評獎方式來看,透過網上投票及手機簡訊息投票符合時代潮流,青少年是社會消費的主體,我們未來的希望,進而也就成了我們這個時代審美取向的主體,“E時代嘛,我E故我在,是E而非義、意、益”,很多未來的主人翁用此種姿態一再表明。歌壇自也不甘落伍,E天E點愛戀、E窩蜂、E鍋粥、E首歌混E生、E——呀!�
這就是眼前的歌壇,臺上臺下,我們用迷濛的眼神對視著,深沉中暴露著短淺,明亮中又暗示著無知。究竟誰解這個E時代的風情?2002…2…6
提議歌壇也減負
時下流行的“減負”風,與歌壇何干?!請耐心聽我閒聊幾句。
學生“減負”是件好事,雖然“減少精神負擔”的本意被很多人簡單、草率、甚至盲目地理解為減小“勞動強度”,但至少有了空隙和機會等待個性被張揚,而後享受千姿百態的繁榮與美麗,即素質教育的結果。不過環境依舊,路還是一條,出人頭地的標準依然老套。面對此情此景,不知哪個人能掉以輕心,超然漠視。孩子可以鼠目寸光,家長不會沒心沒肺地跟風。
說以上這番話,緣於歌壇也有相似的狀況。
自年初以來,各地數不清的歌曲排行榜年度總評活動,雨後蘑菇般一股腦襲來,這多少令低迷的內地歌壇有些血色盈面之感。但大家都清楚,表面的熱鬧對於低迷的狀況與事無補。回想一下,每一個排行榜均標榜自己的評判規模、影響力以吸引歌手和歌迷的惠顧。排行榜年度總評成了歌手最忙的季節,並非忙於閉門創作或是開門表演,而是忙於巡遊各地拿獎盃,用港臺的說法是“獎拿到手痠軟耶”。
到哪都是這幾首歌,想來歌手和歌迷都有些倦意了。平時也不輕鬆,歌手有了新作,首先想到的皆為“派送各地去打榜”,情形與美國總統競選很相近。同時,各榜的資訊反饋,也決定著歌手的發展前途、創作動力、風格傾向。漸漸地,以排行榜為標準去適應、去創作,全力以赴送歌打榜成了歌壇的主流走向。排行榜好似科舉制度,歌手不“趕考”還有何出路?況且還有唱片公司這個“家長”督陣。歌壇連續數年的低迷狀況、創作萎縮、作品風格漸趨單一、跟風等等,難道應完全歸罪於盜版問題?“精神負擔”過重不容迴避。
據聽聞,與西方的學校教育相比,東方人最突出的特色便是“排名次”,以某一方面成績論英雄。不知時下我們在減少學生作業負擔同時,怎麼看待“排行榜”的問題。如果歌壇也減負,閒下來的歌手一時間也都去“看電視、玩電子遊戲”可怎麼辦?唱片公司不急死才怪。由此建議:可以效仿海外流行樂壇,搞些各類風格的新歌釋出會或校園巡演,既“豐富多彩、生動有趣”,又能激發音樂人的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