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步”的策略,鬥敗了不可一世的摩根。
1898年,美國總統麥金利乘當時古巴發生動亂之際,以緬因號戰艦在哈瓦那海灣發生爆炸為藉口,發動了美西戰爭(當時古巴是西班牙領地)。而與此同時,華爾街的龍頭大哥摩根,也與素有鋼鐵大王之稱的卡耐基展開了一場龍爭虎鬥。
美西戰爭的爆發,使得匹茲堡的鋼鐵需求猛漲,而美國戰爭最後以美國的勝利而告終,使得美國在國際上聲名大振。在這樣的背景下,摩根向卡耐基發動鋼鐵大戰的意義就更加重大了。
由於看到了鋼鐵工業的前途無量,所以摩根早就把目光盯在了鋼鐵生意上,並把安插高階管理人員作為融資條件,送入伊利鋼鐵公司和明尼蘇達鋼鐵公司,從而控制了這兩家鋼鐵公司的實權。
但這兩家鋼鐵公司與卡耐基的鋼鐵公司相比,只能算是中小企業而已。由於美西之戰導致鋼鐵價格猛烈上漲,摩根對鋼鐵的興趣更加濃厚,便決定向卡耐基發動進攻。
一心想要主宰全美鋼鐵公司的摩根,開始明目張膽地向卡耐基開刀。他首先答應了號稱百萬賭徒的茨茨的融資請求,合併了美國中西部的一系列中小型鋼鐵公司,成立了聯邦鋼鐵公司,同時拉攏了國家鋼管公司和美國鋼網公司。接著,摩根又操縱聯邦鋼鐵公司的關係企業和自己所屬的全部鐵路,取消了對卡耐基的訂貨。
摩根原以為卡耐基會立刻做出反應。但事實恰與摩根預料的相反,卡耐基出奇地平靜,竟然紋絲不動。作為玩股票起家的卡耐基,他比任何人更明白一點:冷靜是最好的對策,特別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自己面臨的對手是能夠在美國呼風喚雨的金融巨頭,如果此時匆忙應陣。最後倒黴的肯定是自己。
很快摩根就意識到自己在這件事上栽了跟頭。他馬上採取第二個步驟,他揚言:美國鋼鐵業必須合作,是否合併貝斯拉赫姆,尚在考慮之中。但合併卡耐基公司,那是遲早的事情,這等於摩根向卡耐基發出了挑戰,他還威脅道:如果卡耐基拒絕的話我將找貝斯拉赫姆。
別人挑戰並不可怕,但是如果摩根真的與貝斯拉赫姆聯手,卡耐基的處境就不妙了。在分析了局勢之後,卡耐基終於做出了反應:這種合併真的有趣,參加一下也沒什麼不好。至於條件,我只要合併後新公司的公司債,不要股票。至於新公司的公司債方面,對卡耐基鋼鐵資產的時價額以1美元比1.5美元計算。
1美元比1.5美元,這對摩根來說,條件太苛刻了。但摩根經過考慮,最後還是答應了卡耐基的條件。
摩根是怎麼考慮的,人們無從猜測,可能是他此時已經騎虎難下,而更為可能的是,摩根考慮的是壟斷後自己將得到誘人的高額利潤。談判很快達成了協議,卡耐基的鋼鐵歸到了摩根的名下。按照合約,卡耐基鋼鐵公司的價額以合併後新組建的聯邦鋼鐵公司的公司債還清。
卡耐基看準了摩根的心理,同時也抓住了摩根的弱點。摩根不是要迫不及待地合併嗎?行,合併就合併,但是我還是要牽著你的鼻子走,這樣,以1美元比1.5美元的比率兌換了卡耐基鋼鐵公司資產的時價額後,卡耐基的資產一下子從當時的2億多美元上升至4億美元,幾乎翻了1倍。
卡耐基的立場看似非常軟弱。當摩根採取第一步行動時,卡耐基無動於衷。當摩根採取第二步行動時,卡耐基未作任何抵抗就投降了,但是,卡耐基看似讓步,實際上卻取得了一次大的飛躍,也可以這樣說,卡耐基退了一步,而實際上前進了兩步。這樣的好事,有誰不肯做呢。摩根爭得了臉面,但是並未勝利。
與競爭者進行合作,又稱為“競合”。“競合”作為競爭的高階階段,以雙贏為出發點,其合理性和正確性不言而喻。
與對手合作,改善了“同行是冤家”的局面,使企業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並能夠在合作中增強自身的實力,提升自己的地位,因此是一種在競爭中爭取主動權的積極做法。
菲利浦和索尼是消費品電子行業中的主要競爭對手,但他們在CD的發明和市場化上卻成功地合作了一回。
錄影機的出現,無疑是對影碟技術潑了一盆冷水。但是大眾對CD的興趣倒漸成氣候,於是電子業界又轉向發展CD。菲利浦雖然已有CD原形,卻難保競爭中的領先地位,因為一旦索尼把數碼和光碟兩者結合在一起,菲利浦可能就要跟在索尼後面苦苦追趕了。
菲利浦在20世紀60年代發明錄音卡帶時,就差一點遭遇這種危機。幸好當時有員工大膽提議,讓其他廠商免費享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