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公司的利益,並關係著貝爾公司的存亡。
在當時的美國,“公眾管制”雖不是生疏名詞,但在維爾提出這項結論時仍然引起了企業界的眾多非議,法院方面也不支援這一觀點,所以“公眾管制”沒有起到任何效果。公眾管制委員會的人數既少,經費也不足,因而委員一職成了無所事事的閒差。
但維爾卻決定把促成“公眾管制”的實施作為貝爾公司的目標。他將這一目標交付於各地區的子公司總經理,責成各子公司努力恢復各管制機構的活力,以期能有公平合理的“公眾管制”來確保公眾利益,同時又能使貝爾公司順利經營。由於貝爾公司的高層管理的成員,包括各子公司的總經理的支援,所以整個公司都為這一目標而努力。
維爾的第三個正確決策是建立貝爾研究所,並使其成為企業界最成功的科學研究機構之一。這一項決策是以他的一個獨佔性民營企業必須自強不息、保持活力的觀念為出發點的。在做這一決策時,他曾經自問:“像貝爾公司這樣的獨佔性企業,如何才能永葆其雄厚的競爭力?”當然,他所謂“競爭力”,並不是通常在有同業競爭情況下的競爭力,而是一個獨佔性的企業如果缺乏競爭力,就將停滯不前,不能進一步成長和革新的核心能力。
在維爾看來,一個獨佔性的企業在現階段同行業中雖然沒有“對手”,但應該以“將來”為“對手”。對電訊事業來說,技術最為重要。企業有無前途,完全取決於其技術能否時時更新。貝爾研究所就是在這一觀念下成立的。貝爾研究所雖不是企業界所設立的第一個研究機構,但卻是第一個有意識的著眼於未來發展的研究機構。
貝爾研究所的正式成立是當時企業界一項很難得到別人理解的創新。如今,事實證明維爾的觀念是正確的。貝爾研究所第一步發展的通訊技術,已使整個北美洲成為一個巨無霸的自動通訊網。後來更發展到當初連維爾本人也沒有想到的領域中去,例如電視節目的轉播、電腦資料的傳送,都是成長最快的通訊技術,另外還有通訊衛星等等。
20世紀20年代初,維爾做出了他的第四項正確決策:開創一個資金市場,這項決策的制定,著眼點依然是確保貝爾公司能夠以民營形態繼續生存。
許多企業之所以被政府接管,大都是由於無法取得其所需的資金。在1860至1920年間,歐洲的許多鐵路公司都由政府接管了,主要也是由於這一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通貨膨脹期間,歐洲大陸的許多電力公司也是以同樣的原因被政府接管。當時各公司在貨幣貶值的情勢下,不能提高電費,結果不少公司雖有心改善經營,卻無法籌措足夠的資金。
維爾在做這項決策時,瞭解到貝爾公司需要大量資金的供應,而這些資金又不能從當時的資金市場獲取。他的構想是發行一種“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普通股。他設計的這種股票,與當時的投機性股票完全不同。其設計著眼於社會大眾,尤其是當時新興的所謂“莎莉姑媽”的中產階層的主婦。“莎莉姑媽”手頭擁有大量的遊資,卻苦於找不到出路,擔不起風險。而維爾設計的AT&T普通股,不僅能享有資產增值,還可免受通貨膨脹的威脅,很受一些“莎莉姑媽”的青睞。嚴格說來,當時“莎莉姑媽”型的投資人還沒有完全形成,那些擁有資金購股能力的中產階層才剛剛出現。他們大多仍沿襲傳統的習慣:將餘錢都存入銀行或購買保險。只有那些敢於冒風險者才用於投機股票市場。當然,這並不是說維爾“創造”了“莎莉姑媽”。他只是誘導當時的“莎莉姑媽”成為投資人,動員她們的儲蓄,這樣做不僅符合她們的利益,同時也符合貝爾公司的利益。正是由於他的這一設計,才使得貝爾公司在近50年來,一直擁有充裕的資金來源。直至今日,AT&T普通股仍是美國和加拿大中產階層投資的物件。
維爾的四項決策都與當時一般人的想法不同,但正是這四項正確決策使貝爾公司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是眾人所熟知的。行刺未成,卻惹起了秦王進一步的憤恨。秦將王翦的部隊很快攻下燕國都城薊,燕王喜及太子丹等只得棄都遠逃,秦將李信率軍繼續追趕燕王。在此危急情況下,燕王喜只得採納代王嘉的主意,殺了太子丹,把人頭獻給了秦國。但是,秦國並不領情,繼續攻打他們,5年後,完全滅掉了燕國,俘虜了燕王喜。
在這個故事中,荊軻成了悲壯的英雄,而燕國則成了徹底的失敗者,這完全是因為燕太子丹審時度勢時的決策失誤造成的。
燕弱秦強,這是一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