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地帶,是王永安的家鄉,為了能走出這片貧瘠的大山,當地老百姓的最大“愛好”就是做鞋,拼命地做鞋,經年累月,這裡的婦女幾乎人人都做得一手好布鞋。

1993年,走過一百多里山路到了縣城,又趕車一千多里顛簸到深圳的王永安身上揹著三雙母親和妻子趕製的布鞋,在街頭觀賞著繁華的現代都市,並尋找著自己的未來。

高中文憑,加上寫得一手漂亮文章,在當時的深圳來說,王永安就比其他打工仔多一些優勢。非常順利,他到了一個廣告公司搞文案。王永安在工作中拼命地學習,接受著改革開放吹入國門的各種新觀念、新思想。

一次偶然的談話改變了王永安的人生軌跡。他聽到一個做外貿的朋友說,現在出口一臺冰箱還不如出口幾雙布鞋掙錢,國外對中國傳統布鞋的需求量很大,每年有一千多萬雙中國傳統布鞋銷往世界各地。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王永安想到了自己包裡的那兩雙一直都捨不得穿的布鞋。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可不可以把家鄉的布鞋也拿到國外去賣呢?他的家鄉,一個閉塞得幾乎與外界隔絕的窮地方,婦人們只按自己的方式來製作她們心目中認為最美麗最適用的鞋樣,以儘量減輕男人們在外奔波的痛楚。沒有機械,全憑手工,夠傳統的了。

兩年時間的市場考察,王永安證實了朋友並沒有騙他,而且令他欣喜的是所有出口布鞋要麼是粘合底,要麼是膠塑底,沒有一雙真正傳統意義上的全手工布鞋。這讓他把家鄉布鞋推廣出去的願望更加強烈了。

可是他只知道布鞋在國外市場空間大、生意好,但朋友並沒有教他怎麼做產品才能打入國外市場。因為畢竟這不是去嶽西縣城賣雞蛋。不但要讓老外知道你在賣中國最傳統的布鞋,還要熟悉出口產品的一系列繁雜手續。

網路技術在中國如火如荼的發展讓他了解並親身體驗到了這種方式的便捷。他所在的公司瞭解客戶,一般都是看客戶公司的網頁介紹,信件的往來也透過E…Mail。有一天王永安拍著自己的腦袋踱出辦公室大笑:這不就是最好的方式嗎?把自己的布鞋產品資訊釋出到網際網路上,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國有個布鞋之鄉——嶽西。

如果沒有網際網路,很難想像王永安能抓住布鞋走俏國外的機遇進行創業。因為他沒有通暢的銷售渠道,僅這一點,就可以讓他與機遇擦肩而過。

1997年,王永安回到家鄉。他的設想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對。但是,王永安認定了,他要用事實來說話。第二天,王永安背了幾個幹饃,揣著打工的積蓄,到縣城裡去了,走出了他辦廠的第一步。同時,為了打通山裡與外界的隔閡,他買電腦、辦上網手續,買電腦方面的書,自學電腦相關知識和與客戶直接交流的簡單英語……

王永安買了電腦和王永安要辦一個布鞋廠,對山裡的人來說,都具有相當於中國加入WTO簽訂了雙邊協議同樣的轟動效果。因為這帶來的不僅是現代觀念的衝擊,更有鄉親們為提升當地經濟水平、改善生活質量的渴盼。

按照自己已有的設想王永安招收了五百名當地婦女,扯起了養生鞋廠的大旗。這五百名“工人”利用一年中農閒的八個月,在自己家裡進行布鞋加工製作。再設幾名專職的管理人員,負責產品質量的控制和物料的管理,自己則負責總體管理和對外營銷。

王永安最多時可以發動一萬多名鄉親來進行布鞋加工。整個生產進行流水作業,五百名工人各司其職,正常一天可生產一百雙鞋。

安排好生產,王永安便專心致力於銷售通路的建設。他的目標是網路。

一個美國資深電子商務專家為不適合在網上銷售的商品排了一個名次,鞋子在其中排第四名。但是王永安卻以自己的方式,讓他“全國獨一家”的網上鞋店紅紅火火地經營起來。

最先,王永安只能依靠電子公告板,到許多國內有影響的不同站點上去釋出自己產品的資訊。不過幾天時間,他居然賣掉了兩雙布鞋,而且是憑藉網上零售方式售出的。這給了王永安莫大的信心。

1998年7月,透過上網瞭解和查詢,王永安又將已有一點名氣的養生鞋廠掛接到鄭州一個叫“購物天堂”的網站上,網頁的製作與維護都由鄭州方面負責,一年的服務費用為六百元,王永安只負責提供資料。客戶在網上看樣、下訂單、籤合同,最後按客戶的要求透過深圳外貿進出口公司,發往指定港口、碼頭交貨,整個網上銷售系統顯得十分的順暢。二十多家國內外代理商透過網路認識了這個小縣城裡的鞋廠,並開始與其磋商做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