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1937年出身於美國伊利諾斯州埃方斯頓一個房產主家庭,大學畢業後在奧克蘭機場工作。不久到夏威夷的聯合航空公司任職,6個月後出任洛杉磯航空服務公司的副經理。
1972年,尤伯羅斯買下福特斯特旅遊服務公司,轉而經營旅遊服務業。1974年,創辦第一旅遊公司。4年後,該公司發展成在全世界擁有200多個辦事處、1500餘名工作人員的北美第二大旅遊公司,年收入超過2億美元。
1984年,舉世矚目的第23屆奧運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美國政府早就宣佈不予經濟援助,洛杉磯市政府也聲稱,不反對主辦奧運會,但不能耗費一分一厘錢。誰能解救這場危機呢?洛杉磯奧運會籌備小組向一家管理諮詢公司求助,請他們幫助尋找一位能在行政當局不補貼一分錢的情況下辦好奧運會的最佳人選。
最後他們選中了彼得·尤伯羅斯。接到籌備小組的邀請,同意出任組委會主席的尤伯羅斯明確表示:不僅不要政府提供任何財政資助,而且政府不掏一分錢的洛杉磯奧運會將是有史以來財政上最成功的一次。沒有資金怎麼辦?借!1979年初,當尤伯羅斯正式就任組委會主席時,他發現組委會竟然在銀行裡連個戶頭都沒有。他立即從自己的腰包裡掏出100美元,開了一個戶頭。當尤伯羅斯拿著鑰匙來到新辦公室時,卻發現門鎖打不開。原來房產商在最後簽約之前,由於受一些反對在洛杉磯舉辦奧運會的人挑動而將房子賣給了別人。尤伯羅斯只好臨時租用房子,60天后才在一個由舊廠房改建的地方落了戶。從此,組委會的機器總算開始轉了起來。奧運會舉世矚目,他就在這個“舉世矚目”上大作文章,巧妙地為奧運會籌集資金。
在美國這個商業高度發達的國家,許多企業都想利用奧運會這個機會來擴大企業的知名度和產品銷售額,尤伯羅斯清楚地看到了奧運會本身所具有的價值,把握了一些大公司想透過贊助奧運會以提高自己知名度的心理,決定把私營企業贊助作為經費的重要來源。他親自參加每一項贊助合同的談判,並運用他卓越的推銷才能,挑起同業之間的競爭來爭取廠商贊助。對贊助者,他不因自己是受惠者而唯唯諾諾,反而對他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比如,贊助者必須遵守組委會關於贊助的長期性和完整性的標準,贊助者不得在比賽場內、包括空中做商業廣告,贊助的數量不得低於500萬美元,本屆奧運會正式贊助單位只接受30家,每一行業選擇一家,贊助者可取得本屆奧運會某項商品的專賣權。這些聽起來很苛刻的條件反而使贊助具有了更大的誘惑性,各大公司都拼命抬高自己贊助額的報價。
照相器材行業,美國的柯達公司自恃是“世界老大”,大擺架子,討價還價,不願出尤伯羅斯提出的500萬美元贊助費,拖了半年時間也達不成協議,最後尤伯羅斯決定把膠捲專賣權交給日本的“富士”公司,獲得贊助費700萬美元。奧運會開始後,全場都是富士膠捲的醒目標誌,氣得柯達公司老闆把自己的廣告部經理撤了職。
通用汽車公司與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競爭,更是熱火朝天,彼此都竭盡全力拼搶那“惟一”的贊助權……
結果,尤伯羅斯僅靠贊助就籌集了3.85億美元的鉅款,是傳統做法的幾百倍。另外,贊助費中數額最大的一筆交易是出售電視轉播權。
尤伯羅斯巧妙地挑起美國三大電視網爭奪獨家播映權,借他們的競爭之機,將轉播權以2.8億美元的高價出售給了美國廣播公司,從而獲得了本屆奧運會總收入三分之一以上的經費。此外,他還以7000萬美元的價格把奧運會的轉播權分別賣給了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等國家。
龐大的奧運會,所需服務人員的費用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尤伯羅斯在市民中號召無償服務,成功地“借”來三四萬名志願服務人員為奧運會服務,而代價只不過是一份廉價的快餐加幾張免費門票。
尤伯羅斯第三個“借”招,是利用各個環節挑起競爭,讓各界人士爭先恐後地搶著掏腰包。
奧運會開幕前,要從希臘的奧林匹亞村把火炬點燃,空運到紐約,再繞行美國的32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途徑41個大城市和1000個鎮,全程1.5萬公里,透過接力,最後傳到洛杉磯,在開幕式上點燃火炬。以前的火炬傳遞的任務都是由社會名人和傑出運動員獨攬,並且火炬傳遞也只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士參與奧運會。尤伯羅斯看準了這點:以前只有名人才能擁有的這份權利、這份殊榮,一般人也渴望得到。他就宣傳:誰要想獲得舉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