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2009年5月底,單尚華曾親自前往寶鋼協調漲價事宜,希望寶鋼不要在談判的關鍵時刻漲價,壓縮談判空間。此時寶鋼漲價則意味著市場進一步好轉,礦商更有理由來拒絕大幅降價。然而,6月10日,寶鋼還是上調了7月份的出廠價。這讓中鋼協很是氣憤,寶鋼董事長徐樂江卻認為漲價是市場化的行為,是根據市場需求做出的決策。

事實上,中鋼協想要約束的並不只是龍頭鋼企調價,自主導談判以來,中鋼協希望調控整個國內鋼廠的生產進度,為談判創造一切有利的環境。早在年初,中鋼協就要求各大鋼企嚴格控制產量,要求全國產能下降20%。

中鋼協還在2月18日召開理事會,審議《規範國內鋼材銷售行為的公約》,要求下屬所有會員企業簽訂行業公約,要求鋼鐵企業不能以低於成本價銷售鋼材,以穩定鋼材銷售價格。

然而,從後續市場的演變情況來看,中鋼協的一系列鐵腕強勢政策並未發揮太大的作用。

鐵礦石進口一如既往,各大鋼廠和貿易商在年初就開始搶運鐵礦石,上半年總共進口了鐵礦石億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僅6月份單月就進口了5529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中國港口的鐵礦石庫存也迅速攀升到了近7000萬噸,算上場外的庫存,全國總庫存已經逼近1億噸。

鋼材生產同樣是不減反增。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僅前五個月全國粗鋼產量就達到了億噸,同比增長了。如果考慮到年初不少鋼廠還處於減產階段,那麼可以推斷全年的產量至少可以達到億噸。

諷刺的是,年初國家出臺的《鋼鐵產業振興與調整規劃》中,明確要求2009年全年粗鋼產量控制在億噸水平,表觀消費量(即進口量減出口量加產量)控制在億噸。很顯然,這個目標只是中鋼協的鏡中花,水中月。

亂戰(1)

2009年的談判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混亂。存續多年的談判機制分崩離析,各個利益集團紛紛跳上談判桌,丟擲自己的談判條件和要求,既無底線,也無秩序。

先說三大礦業巨頭。

談判開始時,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和力拓各自打著小算盤。淡水河谷堅持長期協議定價模式,而必和必拓始終主張推行指數化定價,力拓則一直倡導在現貨市場上銷售。由於2008年必和必拓與力拓在淡水河谷之後加價,淡水河谷很是不滿。2009年淡水河谷選擇了靜觀其變,放棄了首發定價權。

談判之外,淡水河谷開始積極主動向中國靠攏,不僅多次強調“堅持長協定價機制”這一與中方共同的利益點,還說服中小鋼廠繼續執行長協合同,在前一年的基礎上打八折銷售,並主動要求鎖定海運費以到岸價的方式交割。由於中方鋼企很少與海運公司簽署長期租約,在海運費上一直都面臨很大的風險,淡水河谷則利用自己與船運公司長期的合作關係,主動幫助中方客戶聯絡船東,以穩定海運費。

必和必拓似乎一直遊離在談判桌之外,對長協價格的談判缺乏興趣。必和必拓極力推崇指數定價,即鋼廠與供應商仍簽署長期供應協議,規定每年採購鐵礦石的量,同時採用目前主要鋼鐵諮詢商提供的三種指數普氏指數、MB指數、SBB指數中的任意一個,作為成交當日的鐵礦石成交價,以此迴避每年一次的價格談判。事實上,傳統的定價機制已經被談判各方分崩瓦解,如果長協機制談不攏,必和必拓正好可以拿出自己的定價標準。為此,必和必拓在2009年的談判中並不急於談出結果。

力拓並沒有對必和必拓的指數定價發表過多的看法,但卻表現出最強硬的態度。對於中鋼協提出的降價40%以上的談判目標,力拓鐵礦石業務負責人山姆·威爾士明確表示拒絕接受這一降幅。最初力拓也是抱著不著急的態度,一直拖延,指望美國、中國等國家的經濟刺激計劃給鋼鐵和礦石市場帶來複蘇,有利於礦商多要價。直到5月份,距離6月30日的談判大限越來越近,力拓開始按捺不住,出言要挾中國鋼企:如果到6月30日之前仍然無法達成協議,將根據部分合約的條款,終止條款。

中方除了要求大幅降價外,也指望能對定價機制作出調整。

當時的談判代表寶鋼提出的第一個要求是改變每年以4月1日作為新一年合同價格開始的規定,而改為從1月1日起提前進入下一個合同年。中國鋼企提出這一要求的背後是希望儘快解決鋼鐵企業面臨的贏利壓力。此後寶鋼還提出過季度定價的機制。

制定的談判策略則是首次採用“總量談價”,即寶鋼代表的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