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下,淡水河谷提價一戰以失敗告終。自要求漲價以來,中國鋼廠幾乎已經停止從巴西進口鐵礦石,同期海運費暴跌。
10月31日,淡水河谷宣佈,年度鐵礦石生產計劃將減少3000萬噸。計劃關閉其在南部和東南部的鐵礦,其中巴西米納斯(Minas Gerais)地區的鐵礦由於運營成本最高、鐵礦石質量相對較低,將自2008年11月1日起關閉。此外,必拓也承認將面臨需求下降的困難,將重新審視擴張計劃。
11月12日,淡水河谷強硬的態度開始軟化下來,不僅取消了此前主張對2009年鐵礦石價補漲20%的要求,還允許鋼廠對長期合同的進口量進行靈活調整。這一舉動被認為是鐵礦石市場由賣方主導走向買方主導的又一個明確訊號。
與之博弈的中國鋼企方面,伴隨著降價呼聲高漲的還有談判籌碼的增加。因為需求下降及貿易量的快速萎縮,連行業龍頭寶鋼也加入了減產大軍。目前鋼鐵行業面臨的是大量的鐵礦石和鋼材庫存要消化,由於鐵礦石價格下跌慢於鋼價下跌,繼續生產即是虧損。不進口、不生產成為許多鋼企過冬的選擇。
但在降價幅度上,鋼企也有些不同的聲音。
一種聲音傾向於大幅降價,鑑於長協礦和現貨礦價格倒掛,如果不大幅降價,鋼企可以選擇買現貨礦。大家一致認為鐵礦石的供需格局已經提前反轉,並預計到2010年會徹底反轉,更有可能出現30%的供給過剩。
另一種聲音則有更具體的考慮,他們並不傾向於大幅降價,如果與現貨礦價格嚴重脫離,將會出現類似年初搶運囤積鐵礦石的非理性行為,市場價格波動太大不是鋼廠願意看到的。
中鋼協上場(2)
此時,還沒有鋼企對降價幅度做出預測,部分貿易商預計降幅在10%~20%。麥格理、瑞銀和高盛先後對降價幅度做出預測,估計高盛很可能降價15%,瑞銀則大膽預測降價幅度為40%。
所有跡象都表明:連年坐地要價的礦業巨頭手中的砝碼輕了很多。
中鋼協上場
11月鐵礦石談判開始時,寶鋼仍然是中國鋼企的代表。但過完新年後,談判的代表換成了中鋼協。
每年的鐵礦石談判都是由商務部進行整體規劃,由寶鋼牽頭談判,然後再把談判情況報告給中鋼協,中鋼協再向商務部彙報,商務部再報給中央。今年是商務部第一次放權給中鋼協,對於中國談判代表小組為何中途換帥的問題,官方並沒有給出很明確的解釋。
但是歷年來,有不少鋼企都在私下質疑寶鋼的代表資質:寶鋼是否能夠為所有鋼企爭取利益最大化。經過2008年的暴漲之後,其他鋼企積怨更深,這些抱怨逐漸向上反映。到2009年談判時,不少鋼企都跑到了商務部去告狀,無奈之下,商務部中途轉向中鋼協,放權中鋼協全程參與。中鋼協不需要在談判過程中向商務部彙報相關細節,相關部門為中鋼協設定了底線幅度,在此幅度內,中鋼協有權敲定。
中鋼協的首次上場顯得比以往任何一次談判都更高調,態度異常強硬。與寶鋼不同,中鋼協對媒體不是緘默不語慎之又慎,往往會透過媒體第一時間傳遞談判資訊。
早在談判之初,中鋼協就明確表示要求降價,單尚華更是公開表示鋼材價格已經降到了1994年的水平,鐵礦石價格也應該相應大幅下降。這一說法迅速被解讀為中鋼協認為鐵礦石價格應該降到1994年的水平。2008年鐵礦石基準合約價格約為每噸美元,而1994年約為每噸美元,降到1994年的水平則意味著要開出降價82%的籌碼。
經過談判小組的研究,中鋼協最後正式對外界給出的談判目標是:鐵礦石價格回到2007年的水平,即巴西淡水河谷的鐵礦石至少要降價40%,而澳大利亞鐵礦石則要降價45%。但這一要求並沒有得到礦企的認可。
在應對談判的同時,中鋼協也開始大刀闊斧地整肅不利於談判的市場因素,這些歷年談判都存在的頑疾主要有:進口鐵礦石無序化、個別鋼企擅自行動。此外,還有一個不算是頑疾的問題也一直讓中鋼協十分不滿,就是鋼企隨意上調鋼價。
最後一個問題很明顯是針對寶鋼,寶鋼漲價一向是國內鋼價走勢的風向標。在連續幾年談判中,寶鋼都在關鍵談判時期上調鋼材出廠價格;而在談判中,礦商的底牌正是中國需求旺盛而且鋼企贏利豐厚。中國顯然不能一面“哭窮”又一面漲價,寶鋼這種漲價行為早已經引起了不少業內人士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