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地就答應了,並將當時開那張支票的情形,詳細地解說給查利弗聽。說到開心處,兩人相對大笑。
說完那張支票的故事,未等查利弗先生提及,董事長主動問起他今天的來意。他非但答應了查利弗先生的要求,而且還答應多贊助五個童軍去參加該童軍大會,並且要查利弗先生親自帶隊,負責他們的全部開銷。另外他還親筆寫了封推薦函,要求他在歐洲分公司的主管,提供他們所需的一切服務。
查利弗先生順利地辦成了事情,首要的原因,還是他事先想好了從什麼地方開始。如果查利弗先生透過朋友的介紹去請董事長解囊相助,如果就是這麼去,進門便開口要錢,對方很可能會心中不悅。頂多看在介紹人的面子上,隨便敷衍一下了事。而查利弗事先做好了功課,透過一張百萬支票的故事,來拉近自己與董事長的距離。結果兩人的談話十分投機,董事長高興之餘,那點贊助費自然不是問題。
記住,對於任何事情,我們最好想清楚從何處著手後再去做,有備而來往往可以讓我們事半功倍,機會也往往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
▲虹▲橋▲書▲吧▲BOOK。
第36節:Why……多問幾個為什麼(1)
5.Why……多問幾個為什麼
在進行一項工作的時候,我們要儘量開動自己的腦筋,多問幾個為什麼。
有很多人是沒有這樣的意識的,他們做事情,領導怎麼說他就怎麼做,平時怎麼做現在還怎麼做。他們對工作的本身意義並不瞭解,也不願意主動去了解、思考,因此,他們很容易犯〃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錯誤。
有些員工常常會向自己的上司抱怨:〃我是按你說的做的呀,為什麼你不滿意呢?〃他們不知道,上司的指令可能只是方向性的,具體怎麼操作,得到什麼樣的結果需要你自己去動腦思考。知其然,你還得知其所以然,否則,你看似按照命令列事,得到的結果卻可能南轅北轍。
舉個例子,有一回,我打發一位員工去出版社送一部書稿,順便把上次送去審查的書稿取回來。這個員工回來了,把取回的稿子交給我,我一看,編輯老師還沒有審完。我生氣地找那個員工來問:〃為什麼沒審完的稿子也拿回來了?〃他辯解說:〃你不是讓我把上次的稿子取回來嗎?那我就取回來了。〃我說:〃你怎麼不想想,既然還沒審完,取回來有什麼用?你回來跟我說一聲還沒審完不就是了,現在搞得我還得去向編輯老師解釋,不是我們主動要撤稿,是來取稿的人搞錯了,你說這事鬧得多尷尬?〃他嘟囔著說:〃那你又不說清楚,我只是按你說的去做而已。〃
這個員工在我們單位呆的時間也不短了,一部書稿的操作程式他當然清楚,把稿子取回來是為什麼,什麼情況取什麼情況不必取,他自己應該有個基本的思考判斷,沒必要上級替他把各種情況都想到。即便退一萬步,他自己不會想事,那打個電話回來問一聲也可以吧?
看看,對工作不問個為什麼,不想想它的本來目的,也就學不會變通處事,看似遵守命令,其實死板僵化,反而曲解了事情的本意,所以越做越錯。這其實也可以算是一種〃教條主義〃。
還有一種錯誤叫〃經驗主義〃……我原來一直就是這樣做的,這些工作經驗也是在實踐中摸索出來並得到驗證的,怎麼會錯?
可是,你摸著石頭過了村邊的那條小河,你還能摸著石頭過長江嗎?等摸著石頭的時候,人已經沉到江底了。
經驗當然是需要的,不管是從正面還是反面來說,都可以供我們借鑑參考,它是我們成就新的事業的基石。經驗也往往是權威,神聖不可冒犯,因為它一貫正確,很少有人會去質疑它,也很少有人敢去質疑它。
但實際上,一貫正確並不代表永遠正確,經驗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也是會產生變化的。
我給大家講一個袋鼠的故事:
有個人養了幾隻袋鼠,將它們關在一個1米高的圍欄裡。第二天這個人來看,袋鼠都已經跳出了圍欄,在旁邊的樹叢中悠閒地散步呢。於是這個人將圍欄又加高了一些,重新將袋鼠們關了進去。但第二天袋鼠又都跳了出來,這個人只好不停地將圍欄加高。直到有一天,圍欄加到了足有3米高,再也沒有袋鼠跳出來了。這個人很高興,心想你們再能跳,也還是有限的吧。
※虹※橋書※吧※BOOK。※
第37節:Why……多問幾個為什麼(2)
袋鼠們嘗試了幾次都失敗了後,漸漸都放棄了跳出圍欄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