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企業的人(6)
也就是說,要使員工和老闆進行密切合作,關鍵不在於制定什麼制度和方法,而是要實行勞資雙方在思想和觀念上的根本轉變。如果員工和老闆都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工作效率、貢獻更多價值之上,工作效率增加了,企業利潤增多了,不僅員工可以多拿工資,而且老闆也可以多拿利潤,整個蛋糕做大了,自然就能實現雙方“最大限度的富裕”。
明智的員工不應該將企業和自己對立,應該把老闆視為自己的夥伴,以合作為基礎,以雙贏為目標,共同努力、共同奮鬥,一起把蛋糕做大!
企業是大家的,利益是一致的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講過這樣一段故事:航行在海上的一艘船,在部分水手的擁戴下,某年輕力壯的水手殺了有點年老且耳聾的船長。結果船失去了方向,所有的水手都失去了生命。
在競爭時代裡,謀求個人利益看似天經地義,但個性解放、自我價值的實現與忠誠和敬業並不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的。有些人玩世不恭地對待工作,頻繁跳槽,覺得工作就是在出賣勞動力,投機取巧,把工作視為老闆的剝削,這樣的員工不會理解真正的勞資關係,也無法真正地實現自我價值。其實,企業和員工的利益本身是一致的,公司需要忠誠能幹的員工來提供價值;員工需要在整個平臺下分享利益。
每一個人都應該明白,公司是透過大家的工作所貢獻的價值來生存的,就像航行在大海中的船一樣,每一個人都在船上,老闆就是船長,他用自己的智慧和資源來引領著整艘船的航向,員工就是船上的水手,在船長的帶領下共同維持著整艘船的安全航行。當水手和船長無法達成一致的時候,這艘船勢必會偏離正確的航道。
所以,既然大家在一艘船上,最合適最恰當的關係就是合作雙贏。
在美國的各行各業最上層中的3%的人裡,他們工作的態度都好像自己才是“這家公司的老闆”一樣,他們關注公司發生的任何事情,就好像自己擁有這家公司所有股權一樣,他們覺得自己對客戶、產品品質、利潤、管理以及成本效益等都要負起責任,他們對工作都會完全地投入。也許你會說,他們都是高層領導,所以才會這麼做。其實不妨反過來想想,正是他們有這樣的工作態度,才會有這樣的地位與收入。
當你想收穫更多的利益時,請你走到最近的一面鏡子前,和你的“老闆”商量一下,鏡中人就是決定你能拿到多少收入的那個人。
既然大家同坐一條船,以共同的利益目標做事情,自然就會有比較,也就得分出個一二三名來,當然,也有倒數的。絕大多數企業的現狀就是這樣的,優秀的員工透過努力工作把企業做大做強、蛋糕做好做大;而有些人正在不遺餘力地把蛋糕的中心挖空,毫不客氣地說就是在剝削企業,同樣也在剝削著那些優秀員工的努力。還是前面的那句話,企業與員工的關係其本質是一種商業交換關係,企業如果不淘汰那些不提供結果的員工,反過來對那些優秀員工就是一種傷害。
再提到“剝削”這個詞時,不要把眼神總往老闆身上瞟,你更應該反省自己、看看周圍。
要做拉動者,別做剝削者
在傑克·韋爾奇就任通用電氣總裁時曾有這樣一個制度:
每年,通用公司包括所有的分公司都會對高層管理人員進行分類排序,透過這個排序,公司可以分出組織中哪些人是屬於最好的20%,哪些人是屬於中間的70%,哪些人是屬於最差的10%。
公司會根據這個排序,將最好的薪金和職位留給前面的那20%的人,而表現最差的那10%的人則必須走人。
韋爾奇就是這麼簡單地將公司裡的剝削者全部趕走的,他把員工分為三個等級:
第一級員工是企業的拉動者:他們敬業務實、意識超前、能力卓越。他們不僅是公司利潤的主要貢獻者,而且有能力幫助和帶動周圍的人。他們使企業的效率提高、效益增大,同時還促使組織氛圍積極向上。
第二級員工是普通的工作者:他們踏實肯幹、謹慎認真、能力優秀。他們是公司歡迎的人,是企業生存的主體,也是業務經營成敗的關鍵。公司會投入大量的精力來提高他們的水平,盡力讓他們進入第一級員工的範圍內。
第三級員工是企業的剝削者:他們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消極懈怠、能力平庸,他們使組織目標落空,同時也將消極的一面傳染給周圍的人。他們是企業的破壞家、剝削者,企業不可能容忍這樣的人存在。
同時,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