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三十一節第二次考舉(2)

‘頗有才能’以為自己‘懷才不遇’的‘少年英雄’,哪裡還安奈得住?

回家以後就告訴父母,自己要安心讀書,靜待下輪考舉,一舉揚名,讓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大名,讓長安的徹侯公卿貴族紛紛拿著自己的女兒來誘惑。

特別是考舉的題目被人到處宣揚了之後,這樣的風氣頓時就更加濃烈了起來。

看完考舉的前兩題,許多人都是意氣風發,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這樣的題目,我上我也行啊!”

簡單到只要識字就能答的試題,不知道激勵了多少人,發奮讀書,誓要成為顏異第二。

也就是第三次的題目,稍微難了一些,至於那道算術題,則是愁掉了許多人的頭髮。

然而,任何事情,再怎麼難,一旦被人公之於眾,群策群力之下,就再非難題了。

時下,不知道多少學派、家族都在潛心研究那道試題。

劉徹不知道這些,但他卻知道,一次性要錄取數百人,而且進的都是國家機構,擔任基層或者中層官吏的考舉,肯定不能跟去年一樣了。

去年的考舉,他靠著先知先覺和熟知人物,可以從士子裡選那些被歷史證明過一定能成才的人才,所以,成績才這麼好。

而今次考舉,不僅僅錄取人數暴增。而且,關鍵是,這些人都是要去擔任許多關鍵位置的官吏。

錄取一個兩個草包。還可以解釋成人有失足,馬有失蹄。大面積的草包,那就丟人丟到姥姥家了。

是以,這次考舉,在試題方面,要能做到有專業性和目的性,淘汰掉那些不適合當官的傢伙。

當然,因為錄取的都是要去辦實事的中下層官吏,所以。考什麼詩書經典,那是大炮打蚊子,在素質上,還是得跟上次一樣,識字、會算術,邏輯清楚,思維清晰就夠了。

又不是選宰相,還得看能不能熟背經典。

更不是選博士,沒人要求錄取的都是飽讀詩書,在一方領域有著權威的大能。

這麼想著。劉徹就問道:“諸卿以為,今次考舉,該當如何?”

劉徹這話一出。作為考舉的受益人,顏異等人相互對視一眼,無論他們出身何派,但,他們的身上永遠打著考舉的標籤。

無論世人如何評價考舉。

他們這些人,永遠是考舉的衛道士!

因此,顏異、寧成、鄭當時、主父偃四人立即出列拜道:“臣等以為,考舉,事關重大。當仔細斟酌,定下方針步驟。再選名師博士,總攬百家。出題選士!”

要說民間沒有考舉的壞話,那是騙人的。

最起碼,現在坊間流行的那句“如此簡單,我上我也行!”深深的刺激了顏異等人。

誰願意被人如此輕慢?

自古以來,文人之間的鬥爭,比戰場上的廝殺還激烈。

因此,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聲和清名,顏異等考舉眾早就私下裡有過共識,下次考舉,題目一定要請名師出題‘不可再讓世人輕慢考舉’。

劉徹不知道還有這麼一個情況,他聞言,皺了皺眉頭,揮揮手道:“又不是選三公九卿,選的俱是具體辦事的佐吏,因此,實幹為先,諸卿還是好好想想,怎麼樣為國家選好人才!”

這次考舉,劉徹目測,大概可能有上萬人來到長安參考。

來自五湖四海計程車子,這一次將齊聚長安。

因為不同後世的科舉。

科舉要經過鄉試、院試,從秀才、舉人什麼一路打怪升級,最終取進士,成就官位。

而考舉,則沒有篩選的程式,只要是個讀書人,家裡有錢,出得起盤纏的,都可以來長安參考。

這其中利弊,劉徹也權衡過。

最終,劉徹認為現在的模式,利大於弊。

最起碼,考舉選出來的人,更有可塑性和發展前途,比起科舉選出一幫子原教旨主義,讀書讀傻了的清流強太多了。

劉徹一直認為,同樣一個人,讀二十年書,然後取中進士,與讀十年書,然後做十年佐吏,最後同樣主政一方,最終兩者的成就可能天差地別!

就連貪汙,後者都比前者更有技術含量!

而且,天下英才豪傑匯聚長安,由此還能帶動長安的經濟發展。

與之相比,付出的安保支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顏異等人見到劉徹態度堅決,也不好再說什麼。

只能問道:“敢問家上,今次考舉,定在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