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養不良,這時又開始宣傳什麼“百年戰爭”。沒有鬥志。只有灰心,只有絕望。 警官以巡視為名,老往出征士兵的妻子家裡跑,說什麼“我跟你說的那事兒,聽見沒有!”硬逼著與人家來往。藝人和女招待被徵用到軍需工場,職工們有生以來第一次盡情地聞夠了脂粉香,高興得不得了。 空襲燒掉了政府的檔案,可以說沒有法律了。在火災的廢墟上,土地所有權有等於無。腦瓜靈活的人在車站前用草繩拉個圈、架塊門板賣吃的東西,不知不覺就變成大商店。 “……不梳捲毛發,不穿高底鞋,木屐真正好……”(《滿州女孩》中的一段歌詞,當時很流行)。前幾天,七十歲的嫂子一邊回憶,一邊唱著,卟哧一聲笑了起來。要是用高跟鞋這個詞,就會有人攻擊“使用敵國語言”,所以歌詞裡只說“高底鞋”…… 想當年,多麼不合理的事也被認為是理所當然。那種不可思議的情形該何以名之呢?“非常時期”這個詞大概差不多吧。就是這麼回事。一般的事物、日常的東西,完全被否定,相反的東西大行其道。人類心靈中固有的親情、美、真實、善良,全都被扭到相反的方向。 年輕人啊,一定要多多讀書。書籍在你們意想不到的地方,寫出了戰爭的醜惡。 渡邊福美 60歲 無職業 長岡市&nbsp&nbsp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導 讀�

這本書裡的許多信描述了日本軍人幹下的各種野蠻行徑:時間從所謂“###事變”到二戰結束整個期間;施虐物件是東亞各國平民,還有落到他們手中的戰俘。 處於第二位的主題是日本民眾在政府管制下的生活。政府控制在軍方手裡,而軍方則一條道走到黑地把國家推向戰爭,一場無盡頭的、災難性戰爭。來信還揭示出另一類恐懼:在這一章裡,寫信人講述了自己和別人在日本城市遭到美國空軍和海軍航空隊大轟炸時候的經歷,高潮是1945年8月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投擲。從大量信件裡選出來的最後的六封信,可看作原子彈爆炸受害者所遭受苦難的一個概括,以及他們對於落到他們頭上的飛來橫禍所感到的困惑。 原子彈投放可說是以平民為目標的炮火攻擊的最後一手,在近代史上差不多沒有先例。對德國德累斯頓的轟炸常常作為經典戰例被提起;那就是以軍事攻擊為藉口,而對城市及其居民肆意施虐。但類似德累斯頓案例在日本不勝列舉。東京就遭受了B52有計劃、有預謀的地毯式轟炸,這行動1944年下半年就開始了,一直炸到二戰結束。其他一些城市也遭到同樣嚴苛對待。我是在1945年10月第一次到名古屋的。這座一度相當繁華的城市已是一片荒蕪,只剩下瓦礫和坍塌的房屋。大阪的大部分和日本別的城市也是一樣。 美國轟炸機幾乎沒有花力氣集中攻擊軍事目標。不但沒有,對日本城市的狂轟濫炸是有計劃地摧毀日本全國戰鬥意志的一個部分。或許有人能弄懂為什麼在一場戰爭即將結束時要這麼幹。當時戰爭正在兩個戰場上野蠻進行,而對日作戰更是令人難於置信的殘忍。對這一系列襲擊造成的可怖的總體後果,我們也一樣弄不懂。轟炸機群對這個國家發起攻擊,一心一意抹掉對手所有痕跡,什麼都不給人家留下,有些平民甚至死於海軍航空兵低空飛行的機槍掃射。當然最大的損害來自B29的地毯式轟炸。銀色的機身,繞過日本反空襲設定,安全地劃過月光下的天空,多麼美麗!而接下來的是對下面的地面發起暴雨般轟炸,不分青紅皂白一通亂轟。一個個日本家庭在空襲中給活活燒死在自己家裡,跑都跑不出去。 這本書是日本人以自己的經歷作出的戰爭記錄。作為編者,將自己的評價加進去是不適當的,不如原樣放在那裡,由新一代加以判斷。但是,作為第一批踏上戰後日本領土,從而有機會造訪廣島、長崎、東京、名古屋、大阪和別的慘遭轟炸的城市的美國人,一個由我的同胞,在處於絕對優勢的空中作出的破壞和屠殺,將在我心上留下長久的恐怖陰影。這批來信使我們明瞭,即使在長達40年後,日本人對此沒有太多的個人怨憤。對於所遭受的空襲,包括原子彈投擲,他們幾乎都取聽天由命的態度。這裡邊或許有一個不可言說的對另一樁事實的體認:日本自己的軍隊也曾對他人以說不出口的恐怖實施瘋狂報復。但在1944至1945年日本所遭受的苦難和恐怖,也是無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抹去的。 &nbsp&nbsp 。。

第一次杜立德空襲�

昭和17年,我是在總務部下屬辦公室負責聯絡各派譴海外員工,辦事處就設在橫須賀海軍兵工廠頂樓上。昭和17年4月18日下午,我正用電話與佐世保海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