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7部分

陣亡將士的屍首收回關內,擇選地方統一焚燒。

其實裴綰是個內政型人才,並不適合統帥軍隊,他的軍事才能稱不上突出,也僅僅不過是中規中矩,就連這守關也是一樣,這與華雄任守將時的風格截然不同,跟隨兵馬同至的,還有數以千斤計的火油、強弩、床弩。

這可都是正經八百的死守利器!

裴綰為潼關打定了主意,他執掌了關防便要死守不出,有這一座雄關天險在手,只要他不衝動,四萬兵馬在這邊駐守著,就是來上十萬人也白搭,他能憑藉三輔的糧物產出拖死任何敵人!

姓裴的雖然年輕,可他在三輔主政一方,儘管官職僅僅是個左馮翎,但有著涼王小舅子這層身份,三輔著一畝三分地凡是遇到什麼大事,三個太守一碰面多數時候由著他一言而決!更別說,他有多少隴都書院的同舍生任職各地,遇上問題快馬加鞭兩日不到就出結果。

論及三輔的物力,天底下就算是河南尹也別想爭出高下來!

或許對於軍事,他不沒有那麼得心應手,可死守總是會的。至於號令協調,涼州書院每年向軍中輸送那麼多英才可不是讓他幹吃飯的。

本來裴綰是想在他援軍一到,他接手防務,讓華雄與華野父子伺機而動,挑一個夜黑風高的時辰率軍出關,或是由三輔渡口經由洛水繞到敵軍後方突襲,憑這對猛將父子定然能闖出不俗的戰績,他只需要保住潼關不失就是大功一件,待到天下塵埃落定,料不及也能賺個州牧加鄉侯的身份。

現在就不同了,外無戰將援手立功,單憑他駐守潼關,只怕弄不到那麼多的功勳。

不過殷鑑不遠,兄長貪功啟徐州戰端的死就在前面,他又怎能讓自己犯下同樣的錯誤,只要能保下潼關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要是丟了潼關……嘿嘿,莫說功勞,到時候只怕連罪責都有不少!

漢軍那邊的將領倒也還算仗義,給華氏父子帶著棺材送了回來,並言明漢軍與叛軍並非一夥,希望涼王不要誤會,另附上丞相曹操的親筆書信欲傳至涼王。

裴綰自是全部應允,接著便進入了相對和平的停戰,不過雙方兵馬都是嚴陣以待的。

裴綰怕漢軍再來一次突然襲擊,漢軍怕涼國翻臉不認人。

說白了,這個時候涼國死了守關大將,朝廷也丟了萬餘屍首,誰心裡都不舒服。

很明顯洛陽那位曹丞相也是下了苦功夫的,不過一晝一夜的時間,還不知道探馬哨騎要在潼關到洛陽這段路上跑的多快曾能一個來回將攻關失敗的訊息傳回去,又帶著安撫馬越的親筆書信跑回來。

這種時候,誰不緊張那是狗屁!

無論如何,裴綰在三日之內便完成了對陣亡將士屍首的焚燒,只不過無法趕製出足夠數量的骨灰,只能由兵馬先護送華氏父子的屍首先回隴都。

當馬越見到華雄父子的棺材時,其實他已經知道這個訊息很長時間了。

就在裴綰初接潼關關防印信時,便已派遣輕騎攜口信直奔千里路途,把潼關守將雙雙葬身關下的訊息傳了回去。

只不過那時,馬越還對這場戰鬥的過程瞭解地沒有那麼透徹,近日以來,他始終在忙著另一件事情,將國中大權盡數交接在代國相裴茂與崔均、顧雍、姜維幾名青年英傑的副手身上。

能讓他騰出手放下與天下為戰的大事,這樣重要的事只有一個……梁鵠不行了。

如今的涼國三老,國之柱石程立垂垂老矣,算得上是老涼人上下感恩的開國名相;蔡邕的年歲稍小,但前半生大多數時間流亡酷寒之地,又心有鬱結,身體上也不是那麼好;最後一個便是歲數最大的梁鵠,梁鵠的身體一直以來還都是不錯的,不過如今年逾八旬,是隴都方圓數百里難得的長壽老人了。

再長壽,到了如今,也難承大限。

就在上一旬,梁鵠的身體急轉而下,甚至現有的醫匠都不知是得了什麼病,前些時候還能偶爾起來寫寫字,猛地一下病來如山倒,竟是連床都下不來了。

就在昨日,馬越內心本就因突然接到潼關守將華雄父子陣亡於關右的現實而變得憂心忡忡,深夜裡又收到老人家撒手人寰的訊息,登時間,精神上有些難以接受,在今日早間便病倒榻上。

經過華佗、張機的輪番探視,都確定是操勞過度,心力交瘁與早年間征戰沙場造成氣血不足,需靜靜修養方能好轉。

三十年刀光箭雨,鐵馬金戈打出來的漢子,到了今天,也終於覺得累了。

梁鵠的離世,對馬越而言的確是個很大的打擊。